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章 志愿者及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22页 |
1.1 志愿者的定义和特点 | 第14-16页 |
1.2 志愿活动相关概念 | 第16-20页 |
1.2.1 志愿者组织的概念 | 第16页 |
1.2.2 志愿服务对象的概念 | 第16-17页 |
1.2.3 志愿者相关法律关系定位 | 第17-20页 |
1.3 我国志愿服务国家立法的现实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我国志愿者立法现状 | 第22-30页 |
2.1 我国志愿者立法概况 | 第22页 |
2.2 我国志愿者立法内容介绍 | 第22-23页 |
2.3 我国志愿者立法存在的缺陷 | 第23-28页 |
2.3.1 志愿者立法名称及结构不统一 | 第23-24页 |
2.3.2 志愿者资格条件未明确 | 第24页 |
2.3.3 志愿者组织的登记及管理不统一 | 第24-25页 |
2.3.4 志愿服务行为各主体间的法律关系不明确 | 第25页 |
2.3.5 志愿者权利义务不一致 | 第25-26页 |
2.3.6 志愿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侵权责任承担未明确 | 第26页 |
2.3.7 对志愿者的保障与奖励的规定内容空泛 | 第26-27页 |
2.3.8 缺乏与突发事件相关的志愿者立法 | 第27-28页 |
2.4 我国志愿者组织生存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28-30页 |
2.4.1 观念因素 | 第28-29页 |
2.4.2 经济因素 | 第29页 |
2.4.3 政治因素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域外志愿者立法概述 | 第30-38页 |
3.1 域外志愿者立法概况 | 第30-34页 |
3.1.1 美国志愿者立法介绍 | 第30-31页 |
3.1.2 英国志愿者立法介绍 | 第31-33页 |
3.1.3 德国志愿者立法介绍 | 第33页 |
3.1.4 日本志愿者立法介绍 | 第33-34页 |
3.2 对国外志愿者立法的借鉴 | 第34-36页 |
3.2.1 制定了统一的志愿服务法规 | 第34-35页 |
3.2.2 具有充足的运营经费 | 第35页 |
3.2.3 明确规定了对志愿者的奖励措施 | 第35-36页 |
3.2.4 规定了明确的监督条款 | 第36页 |
3.3 域外志愿者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志愿者统一立法的构思 | 第38-52页 |
4.1 我国志愿者立法选择 | 第38-40页 |
4.1.1 立法方向选择 | 第38页 |
4.1.2 立法形式的确定 | 第38-39页 |
4.1.3 立法原则的树立 | 第39-40页 |
4.2 志愿者立法名称及立法结构 | 第40页 |
4.3 志愿者法律资格 | 第40-42页 |
4.4 志愿者组织的法律资格和管理监督模式 | 第42-43页 |
4.5 志愿服务行为主体间的法律关系 | 第43-45页 |
4.5.1 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间的关系 | 第43页 |
4.5.2 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 第43页 |
4.5.3 志愿者组织与志愿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 第43-44页 |
4.5.4 志愿者组织政府之间的关系 | 第44-45页 |
4.6 志愿者合法权利以及义务承担 | 第45-46页 |
4.6.1 志愿者的基本权利 | 第45-46页 |
4.6.2 志愿者的基本义务 | 第46页 |
4.7 志愿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侵权责任承担 | 第46-48页 |
4.8 志愿者权益保障 | 第48-49页 |
4.9 特殊情况下志愿者服务立法 | 第49-51页 |
4.10 其他规定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