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图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声纳角闪烁特征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角闪烁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雷达目标角闪烁理论体系 | 第12-13页 |
| ·雷达目标角闪烁建模工作 | 第13-14页 |
| ·雷达目标角闪烁的抑制技术 | 第14-15页 |
| ·雷达目标角闪烁的利用技术 | 第15-16页 |
| ·本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角闪烁理论及建模 | 第19-30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相位梯度法 | 第19-20页 |
| ·声纳目标角闪烁理论建模 | 第20-26页 |
| ·直线分布的二维多亮点目标角闪烁建模 | 第21-22页 |
| ·任意分布的二维多亮点目标角闪烁建模 | 第22-24页 |
| ·任意分布的三维多亮点目标角闪烁建模 | 第24-26页 |
| ·刚性球目标的角闪烁计算 | 第26-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角闪烁数值算法 | 第30-41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声纳目标角闪烁数值模型 | 第30-33页 |
| ·仿真计算 | 第33-40页 |
| ·刚性球目标 | 第33-35页 |
| ·Benchmark 目标 | 第35-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声纳测向原理及方法 | 第41-53页 |
| ·引言 | 第41-42页 |
| ·波束形成方法 | 第42-45页 |
| ·时延波束形成 | 第42-45页 |
| ·波束形成分辨能力 | 第45页 |
| ·高分辨方位估计 | 第45-51页 |
| ·经典MUSIC 算法 | 第46-49页 |
| ·空间平滑解相干MUSIC 算法 | 第49-51页 |
| ·算法对比 | 第51-52页 |
| ·波束形成算法与经典MUSIC 算法对比 | 第51-52页 |
| ·经典MUSIC 算法与空间平滑解相干MUSIC 算法对比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角闪烁实验验证 | 第53-77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实验设备及模型 | 第53-55页 |
| ·角闪烁特性实验测量和分析方法 | 第55-57页 |
| ·角闪烁特性实验分析方法 | 第56页 |
| ·角闪烁测量数据处理流程 | 第56-57页 |
| ·刚性球模型实验 | 第57-63页 |
| ·刚性球模型实验内容及布放 | 第57-58页 |
| ·刚性球模型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 第58-63页 |
| ·Benchmark 模型实验 | 第63-76页 |
| ·Benchmark 模型实验内容及布放 | 第63-64页 |
| ·1/20Benchmark 模型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 第64-66页 |
| ·1/40Benchmark 模型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 第66-69页 |
| ·1/20 与1/40Benchmark 模型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69-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7-79页 |
|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77-78页 |
| ·后续研究工作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附录1 | 第82页 |
| 附录2 | 第82-83页 |
| 附录3 | 第83页 |
| 附录4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