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荧光碳点的制备、表征及其在pH传感和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34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碳点概述第12-13页
    1.3 碳点的制备方法第13-18页
        1.3.1 电化学法第13-14页
        1.3.2 激光消融法第14-15页
        1.3.3 超声法第15页
        1.3.4 高温煅烧有机物法第15-16页
        1.3.5 水热法第16-17页
        1.3.6 微波法第17-18页
    1.4 碳点的理化性质第18-24页
        1.4.1 碳点的组成与结构第18-20页
        1.4.2 碳点的紫外吸收与光致发光性质第20-23页
        1.4.3 碳点的低毒性与生物相容性第23-24页
    1.5 碳点的应用第24-31页
        1.5.1 分析检测第24-27页
        1.5.2 催化第27-28页
        1.5.3 药物与基因传递第28-29页
        1.5.4 细胞和活体成像第29-31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第31-34页
第2章 以康乃馨为碳源合成荧光碳点用于pH双信号传感第34-46页
    2.1 引言第34-35页
    2.2 实验部分第35-37页
        2.2.1 实验试剂第35页
        2.2.2 实验仪器第35-36页
        2.2.3 碳点的制备第36页
        2.2.4 pH传感第36页
        2.2.5 细胞毒性考察第36-37页
        2.2.6 细胞成像第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45页
        2.3.1 碳点合成条件优化第37-38页
        2.3.2 碳点的光谱表征第38页
        2.3.3 碳点的形貌表征第38-39页
        2.3.4 碳点的结构表征第39-40页
        2.3.5 碳点的稳定性考察第40-41页
        2.3.6 pH传感第41-43页
        2.3.7 碳点的细胞毒性第43页
        2.3.8 碳点的细胞成像与拓展应用第43-45页
    2.4 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基于万古霉素修饰的碳点检测革兰氏阳性细菌第46-58页
    3.1 前言第46-47页
    3.2 实验部分第47-49页
        3.2.1 实验试剂第47页
        3.2.2 实验仪器第47-48页
        3.2.3 碳点的制备第48页
        3.2.4 在碳点表面修饰万古霉素第48页
        3.2.5 细菌培养与检测第48-49页
        3.2.6 实际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第4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9-56页
        3.3.1 碳点的表征第49-50页
        3.3.2 碳点修饰后的表征第50-52页
        3.3.3 构建革兰氏阳性细菌检测体系及其荧光猝灭机制考察第52-53页
        3.3.4 检测条件的优化第53页
        3.3.5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检测第53-55页
        3.3.6 选择性考察第55页
        3.3.7 加标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第55-56页
    3.4 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4.1 全文总结第58-59页
    4.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纳米簇的制备及用于生化分析和提高药物抗菌活性
下一篇:基于糖肽类抗生素亲和作用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革兰氏阳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