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1.1.1 “大河小说三部曲”研究价值 | 第10-11页 |
1.1.2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研究价值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大河小说三部曲”语言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话语标记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理论及方法 | 第16-19页 |
1.4.1 本文的研究理论 | 第16-18页 |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类型分析 | 第19-38页 |
2.1 关于话语标记的名称 | 第19页 |
2.2 话语标记的判断手段及定义 | 第19-22页 |
2.2.1 判断话语标记的手段 | 第19-22页 |
2.2.2 话语标记的定义 | 第22页 |
2.3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2.4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分类 | 第23-36页 |
2.4.1 前人对话语标记分类的标准 | 第24-25页 |
2.4.2 本文对话语标记分类的标准 | 第25-36页 |
2.5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的位置分布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功能 | 第38-65页 |
3.1 关于话语标记功能的研究 | 第38-41页 |
3.1.1 连贯理论和关联理论对话语标记的观点 | 第38-40页 |
3.1.2 连贯理论和关联理论对话语的语境坐标的理解 | 第40-41页 |
3.2 “大河小说三部曲”中非词汇形式话语标记语用功能 | 第41-44页 |
3.2.1 非词汇形式话语标记语篇连贯功能 | 第41-43页 |
3.2.2 非词汇形式话语标记人际认知功能 | 第43-44页 |
3.3 “大河小说三部曲”词汇形式话语标记语用功能 | 第44-63页 |
3.3.1 词汇形式话语标记语篇连贯功能 | 第44-51页 |
3.3.2 词汇形式话语标记人际认知功能 | 第5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使用因素及特点研究 | 第65-73页 |
4.1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使用因素研究 | 第65-68页 |
4.1.1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的性别差异 | 第65-67页 |
4.1.2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的身份地位差异 | 第67-68页 |
4.1.3 “大河小说三部曲”的语体风格 | 第68页 |
4.2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特点研究 | 第68-72页 |
4.2.1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形式特点 | 第68-69页 |
4.2.2 “人称代词+V”类话语标记使用分析 | 第69-71页 |
4.2.3 “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地域特点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语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