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22页 |
ABSTRACT | 第22-2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29-41页 |
1.1 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 第29-31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29-30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30-3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1-3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31-3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32-33页 |
1.3 研究的范围界定及主要内容 | 第33-35页 |
1.3.1 研究范围界定 | 第33-34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4-35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5-38页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1.4.2 资料选择与应用 | 第36页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6-38页 |
1.5 论文框架设计 | 第38页 |
1.6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38-41页 |
1.6.1 研究可能的创新 | 第38页 |
1.6.2 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38-41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第41-5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41-45页 |
2.1.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 第41-42页 |
2.1.2 农业发展阶段理论 | 第42-43页 |
2.1.3 制度创新理论 | 第43-44页 |
2.1.4 农业技术创新理论 | 第44-45页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45-53页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45-48页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48-51页 |
2.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51-53页 |
第3章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形成的分析框架 | 第53-73页 |
3.1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的识别 | 第53-56页 |
3.1.1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识别的依据 | 第53-54页 |
3.1.2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判别的内容 | 第54-55页 |
3.1.3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判别的方法 | 第55-56页 |
3.2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的形成分析 | 第56-58页 |
3.2.1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形成的条件 | 第56-57页 |
3.2.2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形成的推进主体 | 第57-58页 |
3.2.3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形成的动力来源 | 第58页 |
3.3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2页 |
3.3.1 资源禀赋与基础条件对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形成的支撑及约束 | 第59-60页 |
3.3.2 市场需求对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形成的导向 | 第60页 |
3.3.3 技术与投入对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形成的决定 | 第60-61页 |
3.3.4 制度与政策对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形成的诱导和指引 | 第61-62页 |
3.4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及其衡量 | 第62-70页 |
3.4.1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总体特征及其衡量 | 第62-65页 |
3.4.2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区域特征及其衡量 | 第65-67页 |
3.4.3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部门特征及其衡量 | 第67-70页 |
3.5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形成的实证模型 | 第70-73页 |
3.5.1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总体特征形成模型 | 第70-71页 |
3.5.2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区域特征形成模型 | 第71页 |
3.5.3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部门特征形成模型 | 第71-73页 |
第4章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历程:1978-2013 | 第73-93页 |
4.1 1978-2013年的中国农业发展 | 第73-76页 |
4.1.1 全国农业发展 | 第73-74页 |
4.1.2 东、中、西三大区农业发展 | 第74-75页 |
4.1.3 各省(区、市)农业发展 | 第75-76页 |
4.2 全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 | 第76-78页 |
4.2.1 全国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产业构成 | 第76-77页 |
4.2.2 全国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阶段 | 第77-78页 |
4.2.3 全国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层次 | 第78页 |
4.3 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 | 第78-80页 |
4.3.1 东、中、西三大区农林牧渔部门结构演进 | 第78-79页 |
4.3.2 各省(区、市)农林牧渔部门结构的演进 | 第79-80页 |
4.4 农业部门产业结构的演进 | 第80-88页 |
4.4.1 种植业结构的演进 | 第81-84页 |
4.4.2 畜牧业结构的演进 | 第84-86页 |
4.4.3 农-牧结构的演进 | 第86-88页 |
4.5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 | 第88-93页 |
4.5.1 制度变革为农业产业结构演进提供了条件 | 第88-89页 |
4.5.2 技术创新为农业产业结构演进提供了支撑 | 第89-90页 |
4.5.3 消费市场需求提升对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拉动 | 第90-93页 |
第5章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特征 | 第93-121页 |
5.1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中的主要总体特征 | 第93-97页 |
5.1.1 演进趋势特征 | 第93-94页 |
5.1.2 演进层次特征 | 第94-95页 |
5.1.3 演进速度特征 | 第95-96页 |
5.1.4 演进可持续性特征 | 第96-97页 |
5.2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区域特征 | 第97-109页 |
5.2.1 区域演进的相似性特征 | 第97-100页 |
5.2.2 区域演进的差异性特征 | 第100-102页 |
5.2.3 区域演进的集聚性特征 | 第102-106页 |
5.2.4 区域演进的关联性特征 | 第106-109页 |
5.3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部门特征 | 第109-121页 |
5.3.1 种植业部门结构演进的离粮倾向 | 第109-113页 |
5.3.2 畜牧业结构演进的非猪倾向 | 第113-116页 |
5.3.3 种植业和畜牧业占比的区间收敛特征 | 第116-118页 |
5.3.4 农业部门结构演进的要素替代特征 | 第118-121页 |
第6章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总体特征的形成分析 | 第121-141页 |
6.1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特征的形成分析 | 第121-123页 |
6.1.1 农业产品及服务市场需求变化的导向 | 第121-122页 |
6.1.2 基础条件改善与技术进步的支持 | 第122-123页 |
6.1.3 制度与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 第123页 |
6.2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层次特征的形成分析 | 第123-126页 |
6.2.1 产品及服务质量市场需求变化的导向 | 第124页 |
6.2.2 技术的突破及投资的增强 | 第124-126页 |
6.2.3 生产经营者对盈利的追求 | 第126页 |
6.3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速度特征的形成分析 | 第126-129页 |
6.3.1 市场需求变动速度的诱导与约束 | 第127页 |
6.3.2 技术水平和农业投入的时序波动 | 第127-129页 |
6.3.3 制度政策的阶段性延续 | 第129页 |
6.4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可持续性特征的形成分析 | 第129-132页 |
6.4.1 农业资源开发速度与保护程度 | 第130-131页 |
6.4.2 农业资源污染防治力度 | 第131-132页 |
6.4.3 农业生产方式先进程度 | 第132页 |
6.5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总体特征形成模型 | 第132-141页 |
6.5.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133-134页 |
6.5.2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选择 | 第134页 |
6.5.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34-141页 |
第7章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区域特征的形成分析 | 第141-159页 |
7.1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区域相似性特征形成分析 | 第141-144页 |
7.1.1 区域演进起点同构性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7.1.2 区域市场需求变动趋同性的作用 | 第142-143页 |
7.1.3 制度与政策同质性的引导及约束 | 第143-144页 |
7.2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区域差异性特征形成分析 | 第144-147页 |
7.2.1 区域资源禀赋差异的决定 | 第144-145页 |
7.2.2 区域基础条件及投入水平差异的影响 | 第145页 |
7.2.3 区域技术进步水平差异的作用 | 第145-147页 |
7.3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区域集聚性特征形成分析 | 第147-151页 |
7.3.1 区域产业比较优势的诱导 | 第147-149页 |
7.3.2 区域产业技术突破的作用 | 第149-150页 |
7.3.3 农业区域结构政策调整的促进 | 第150-151页 |
7.4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区域关联特征形成分析 | 第151-153页 |
7.4.1 农业产品及服务统一市场形成提供的可能 | 第151-152页 |
7.4.2 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外部效应创造条件 | 第152页 |
7.4.3 交通运输便捷化对区位约束的削弱 | 第152-153页 |
7.5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区域特征形成模型 | 第153-159页 |
7.5.1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 第153-155页 |
7.5.2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选择 | 第155-157页 |
7.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57-159页 |
第8章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部门特征的形成分析 | 第159-175页 |
8.1 种植业结构演进离粮倾向特征形成分析 | 第159-162页 |
8.1.1 粮食需求满足提供的条件 | 第159-160页 |
8.1.2 粮食生产经营效益低的影响 | 第160-161页 |
8.1.3 种植业多元发展的要求 | 第161-162页 |
8.2 畜牧业结构演进非猪倾向特征形成分析 | 第162-165页 |
8.2.1 市场对非猪畜禽产品需求快速增长的拉动 | 第162-163页 |
8.2.2 养猪业高风险造成的冲击 | 第163-164页 |
8.2.3 养猪业高粮耗带来的约束 | 第164-165页 |
8.3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农牧业占比区间收敛特征形成分析 | 第165-167页 |
8.3.1 主要农产品及农业服务数量需求趋稳的决定 | 第165页 |
8.3.2 现有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改进空间的限制 | 第165-167页 |
8.4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部门生产要素替代特征形成分析 | 第167-169页 |
8.4.1 要素替代需求的胁迫 | 第167-168页 |
8.4.2 要素替代条件改善带来的可能 | 第168页 |
8.4.3 要素替代可能风险的制约和潜在收益的吸引 | 第168-169页 |
8.5 农业产业结构演进部门特征形成模型 | 第169-175页 |
8.5.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169-170页 |
8.5.2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选择 | 第170-171页 |
8.5.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71-175页 |
第9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 第175-183页 |
9.1 研究结论 | 第175-177页 |
9.2 政策启示 | 第177-181页 |
9.2.1 增强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协同推进作用 | 第177-178页 |
9.2.2 加大农业技术进步与投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层次的提高 | 第178页 |
9.2.3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演进适应市场需求转换 | 第178-179页 |
9.2.4 以区域比较优势为导向,引导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差异化和空间优化 | 第179-180页 |
9.2.5 以生产条件的改善为基础,为农业产业结构演进提供保障 | 第180-181页 |
9.2.6 以政策调整为手段,引导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演进 | 第181页 |
9.3 研究展望 | 第181-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3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93-195页 |
致谢 | 第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