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7-11页 |
第一节 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7-10页 |
第二节 选题的主要内容、价值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杜诗论文》成书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11-19页 |
第一节 易代之际的社会文化对杜诗学的影响 | 第11-14页 |
一、“山呼海立”的时代背景引发杜诗学热潮 | 第11-12页 |
二、“经世致用”、“尊经复古”的文化背景对杜诗学的影响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清初杜诗学的成就及特点 | 第14-17页 |
一、数量多 | 第14-15页 |
二、质量高 | 第15-16页 |
三、学风正 | 第16-17页 |
四、路子宽 | 第17页 |
第三节 江浙地域的杜诗研究团体及其思潮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杜诗论文》成书的个人背景 | 第19-29页 |
第一节 吴见思的生平及家世渊源考 | 第19-21页 |
一、吴见思生平 | 第19-20页 |
二、吴见思家世渊源考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吴见思的交游考 | 第21-24页 |
第三节 吴见思的著述考 | 第24-29页 |
一、《杜诗论文》 | 第25-26页 |
二、《杜诗论事》 | 第26-27页 |
三、《史记论文》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吴见思的诗学观和杜诗学思想 | 第29-34页 |
第四章 吴见思的杜诗学方法论 | 第34-43页 |
第一节 以文论诗 | 第34-39页 |
一、章法之反覆照应 | 第35-37页 |
二、句法之相合相生 | 第37-38页 |
三、字法之自然而确不可移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依文衍义、以杜论杜 | 第39-40页 |
第三节 重艺术分析轻史事考证 | 第40-43页 |
第五章 《杜诗论文》与其他注本比较 | 第43-48页 |
第一节 钱谦益《钱注杜诗》“诗史互证” | 第43-44页 |
第二节 仇兆鳌《杜诗详注》内容详尽、尤重考据 | 第44-46页 |
第三节 与金圣叹《杜诗解》比较 | 第46-48页 |
第六章 《杜诗论文》的价值与不足 | 第48-50页 |
第一节 《杜诗论文》的价值 | 第48页 |
第二节 《杜诗论文》的不足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