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引言 | 第9-20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来源 | 第9-10页 |
1.1.2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4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 第19-20页 |
2.相关概念的内涵、关系及意义 | 第20-27页 |
2.1“访惠聚”活动概述 | 第20-21页 |
2.1.1“访惠聚”活动 | 第20-21页 |
2.1.2“访惠聚”活动实施状况 | 第21页 |
2.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第21-23页 |
2.2.1 思想政治教育 | 第22-23页 |
2.2.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 第23页 |
2.3“访惠聚”活动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23-26页 |
2.3.1“访惠聚”活动促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 第24-25页 |
2.3.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深化“访惠聚”活动 | 第25-26页 |
2.4 新疆博乐市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 第26-27页 |
3.“访惠聚”活动背景下博乐市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7-51页 |
3.1“访惠聚”活动背景下博乐市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 第30-40页 |
3.1.1 农民自主意识增强 | 第30-33页 |
3.1.2 农民法制观念提升 | 第33-34页 |
3.1.3 农村民族团结关系和谐 | 第34-36页 |
3.1.4 农村社会氛围日趋融洽 | 第36-38页 |
3.1.5 农村文化生活有所改善 | 第38-40页 |
3.2“访惠聚”活动背景下博乐市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40-45页 |
3.2.1 农民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趋利性表现突出 | 第40-42页 |
3.2.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化现象频现 | 第42-44页 |
3.2.3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与新形势不适应 | 第44-45页 |
3.3“访惠聚”活动背景下博乐市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51页 |
3.3.1 村一级组织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 第46页 |
3.3.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实施不到位 | 第46-47页 |
3.3.3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薄弱 | 第47-48页 |
3.3.4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和机制不健全 | 第48-51页 |
4.加强和改进“访惠聚”活动背景下博乐市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第51-64页 |
4.1 以“访惠聚”活动为依托,深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 第51-57页 |
4.1.1 转变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 第51-52页 |
4.1.2 丰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52-54页 |
4.1.3 创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54-56页 |
4.1.4 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作用的发挥 | 第56-57页 |
4.2 以“访惠聚”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 第57-59页 |
4.2.1 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 第57页 |
4.2.2 明确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制 | 第57-58页 |
4.2.3 建立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制度 | 第58页 |
4.2.4 建立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制度 | 第58-59页 |
4.3 以“访惠聚”活动为引领,夯实村一级基层组织建设 | 第59-62页 |
4.3.1 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榜样引领作用 | 第59-60页 |
4.3.2 强化村“两委”班子后备力量建设 | 第60-61页 |
4.3.3 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 第61-62页 |
4.4 以“访惠聚”活动为载体,强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 第62-64页 |
4.4.1 优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结构 | 第62页 |
4.4.2 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 | 第62-63页 |
4.4.3 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74页 |
附录一 | 第65-69页 |
附录二 | 第69-73页 |
附录三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