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民族学论文

一个多民族村庄生育观念的变迁--以云南省镇雄县林口彝族苗族乡林口村黄家场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7-8页
    二. 研究现状综述第8-10页
    三. 田野点和研究方法第10-14页
        (一) 黄家场概况第10-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14页
    四. 难点与不足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第15-20页
    一. 相关概念第15-16页
        (一) 生育观念第15页
        (二) 生计方式第15-16页
        (三) 社会变迁第16页
        (四) “家”与“户”第16页
    二. 理论依据第16-20页
        (一) 威廉·奥格本“文化滞后理论”第16-18页
        (二) 莱宾斯坦的孩子成本——效益理论第18-20页
第三章 黄家场村民生育观念的历史与现状第20-29页
    一. 生育目的第20-24页
        (一) 物质动机第20-21页
        (二) 精神动机第21-24页
    二. 性别偏好和生育间隔第24-25页
    三. 生育子女数目及性别结构第25-26页
    四. 作为生育补充的“拜祭”、“抱儿”、“送养”与“过继”第26-29页
第四章 生育观念变迁的原因分析第29-48页
    一. 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第29-30页
    二. 计划生育第30-32页
        (一) 我国生育政策的演变第30页
        (二) 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转变第30-31页
        (三) 计划生育执行方式的转变第31-32页
    三. 农村经济和生计方式变迁第32-38页
        (一) 政府的扶贫政策第32-33页
        (二) 土地的成本及效益第33-36页
        (三) 外出务工及自主创业第36页
        (四) 住房形式的变化第36-38页
    四. 生育孩子的成本与效益第38-41页
        (一) 孩子从出生到学龄前的成本第38-39页
        (二) 教育成本第39-40页
        (三) 结婚成本第40页
        (四) 间接成本第40-41页
        (五) 生育孩子的效益第41页
    五. 农村医疗卫生、社会治安改善和社会福利提高第41-45页
        (一) 农村医疗卫生改善第41-42页
        (二) 社会治安环境改善第42-43页
        (三)“新农合”和“新农保”第43页
        (四) 养老社会化第43-45页
    六. 对自身生活质量期望提高第45-48页
        (一) 婚姻观念的转变第45-46页
        (二) 电视、手机等媒体的普及第46页
        (三) 日常生活多元化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第51-5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品种绵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回归分析
下一篇:CRISPR/Cas9介导β4GalNT2和ZBED6基因敲除猪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