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诉讼促进语境下的当事人具体化义务 | 第11-17页 |
| (一)当事人具体化义务的界定 | 第11-14页 |
| (二)诉讼促进视角下当事人具体化义务的功能 | 第14-17页 |
| 二、我国当事人具体化义务的现状分析 | 第17-28页 |
| (一)我国当事人具体化义务之现状 | 第17-21页 |
| (二)我国当事人具体化义务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 (三)我国当事人具体化义务问题的成因 | 第24-28页 |
| 三、比较法视野下的当事人具体化义务 | 第28-35页 |
|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当事人具体化义务 | 第28-30页 |
| (二)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的当事人具体化义务 | 第30-35页 |
| 四、当事人具体化义务的程序设计原理 | 第35-41页 |
| (一)当事人具体化义务的程序原理:辩论主义 | 第35-38页 |
| (二)当事人具体化义务的其他确立依据 | 第38-41页 |
| 五、当事人具体化义务的类型化分析 | 第41-49页 |
| (一)原告起诉性主张中的当事人具体化义务 | 第41-43页 |
| (二)被告的抗辩性主张及原告的再抗辩主张中的当事人具体化义务 | 第43-44页 |
| (三)争执性主张中的当事人具体化义务 | 第44-48页 |
| (四)证据申请中的当事人具体化义务 | 第48-49页 |
| 六、我国当事人具体化义务的构建与完善 | 第49-57页 |
| (一)构建层次边界分明的立法体系 | 第49-51页 |
| (二)肃清理论的盲点与误区 | 第51-53页 |
| (三)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 第53-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