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 诗歌中的消极主体:现象与界定 | 第8-11页 |
二 张枣诗歌研究现状及本选题意义 | 第11-15页 |
第一章 张枣诗歌中主体消极性的表现层面 | 第15-26页 |
第一节 异国与故乡:"母语的流亡" | 第15-18页 |
第二节 集体失语症候:书写"空白" | 第18-21页 |
第三节 "矛盾修辞":潜藏的暴力 | 第21-26页 |
第二章 张枣诗歌中消极主体的对话艺术 | 第26-39页 |
第一节 打破无言与孤独的方式:构造"他者"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大型对话"——"化古"与"化欧" | 第28-32页 |
第三节 "微型对话"——朝向知音与分裂的自我 | 第32-39页 |
第三章 张枣诗歌中主体消极性的升华 | 第39-52页 |
第一节 赞美生与死:"甜"的境界 | 第39-44页 |
第二节 内在空间的永恒 | 第44-46页 |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浪漫形态 | 第46-52页 |
第四章 张枣构建消极主体体现的诗学观念 | 第52-59页 |
第一节 "元诗"观 | 第52-56页 |
第二节 历史意识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