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焊缝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发展 | 第9-10页 |
1.3 基于视觉的焊缝检测技术的分类和比较 | 第10-11页 |
1.4 基于结构光视觉的焊缝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基于结构光视觉的图像采集终端构建 | 第16-28页 |
2.1 摄像机模型 | 第16-21页 |
2.1.1 摄像机的理想模型 | 第16-17页 |
2.1.2 摄像机成像的坐标变换 | 第17-19页 |
2.1.3 摄像机的畸变与矫正 | 第19-21页 |
2.2 基于结构光视觉的三角测量原理 | 第21-22页 |
2.3 基于结构光视觉的图像采集终端设计与搭建 | 第22-27页 |
2.3.1 基于结构光视觉的图像采集终端的结构设计 | 第23-24页 |
2.3.2 基于结构光视觉的图像采集终端关键器件选型 | 第24-26页 |
2.3.3 基于结构光视觉的图像采集终端搭建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结构光视觉的图像采集终端的参数标定 | 第28-44页 |
3.1 摄像机参数标定 | 第28-30页 |
3.1.1 摄像机参数概述 | 第29页 |
3.1.2 摄像机参数标定方法 | 第29-30页 |
3.2 结构光平面空间位置参数标定 | 第30-32页 |
3.2.1 结构光平面参数标定原理与方法 | 第31页 |
3.2.2 结构光平面参数标定优化算法 | 第31-32页 |
3.3 手眼标定 | 第32-37页 |
3.3.1 手眼标定原理 | 第34-35页 |
3.3.2 手眼标定算法 | 第35-37页 |
3.4 标定实验及结果 | 第37-43页 |
3.4.1 摄像机标定实验 | 第37-40页 |
3.4.2 结构光平面参数标定实验 | 第40-42页 |
3.4.3 手眼标定实验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不锈钢角焊缝图像处理算法与焊缝空间位置计算 | 第44-58页 |
4.1 不锈钢角焊缝图像特征分析 | 第44-45页 |
4.2 不锈钢角焊缝图像处理 | 第45-56页 |
4.2.1 不锈钢角焊缝图像处理流程 | 第45-47页 |
4.2.2 图像处理基础算法 | 第47-54页 |
4.2.3 不锈钢角焊缝图像处理算法实现 | 第54-55页 |
4.2.4 不锈钢角焊缝图像处理算法比较 | 第55-56页 |
4.3 焊缝空间位置计算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5.1 基于结构光视觉的图像采集终端测量实验 | 第58-59页 |
5.1.1 实验数据采集 | 第58页 |
5.1.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2 不锈钢角焊缝检测实验 | 第59-62页 |
5.2.1 实验数据采集 | 第60页 |
5.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