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手性荧光传感器的设计与手性异构体选择识别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40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手性荧光传感器的原理第12-15页
        1.2.1 光致电子转移第13-14页
        1.2.2 分子内电荷转移第14-15页
        1.2.3 单体-激基缔合物形成第15页
    1.3 手性荧光传感器的设计思路第15-16页
    1.4 手性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16-35页
        1.4.1 小分子荧光传感器第16-32页
            1.4.1.1 基于手性硼酸的荧光传感器第16-18页
            1.4.1.2 基于手性联萘的荧光传感器第18-27页
            1.4.1.3 基于手性胺的荧光传感器第27-29页
            1.4.1.4 其他类型的手性荧光传感器第29-32页
        1.4.2 手性高分子荧光传感器第32-35页
    1.5 立题依据第35-36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36页
    参考文献第36-40页
第二章 基于手性联萘酚和香豆素的手性小分子荧光传感器的合成及其选择性识别研究第40-57页
    2.1 引言第40-41页
    2.2 实验部分第41-45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41页
        2.2.2 测试条件第41-42页
        2.2.3 合成部分第42-4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5-53页
        2.3.1 传感器L1的对映异构体选择性识别行为第45-49页
        2.3.2 传感器L1对L-苯丙氨醇的核磁滴定研究第49-50页
        2.3.3 传感器L2的对映异构体选择性识别测试第50-51页
        2.3.4 传感器L1结合比与结合常数的测定与计算第51-53页
    2.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第三章 基于联萘酚的硼酸酯类手性小分子荧光传感器的合成及其选择性识别研究第57-77页
    3.1 引言第57-58页
    3.2 实验部分第58-61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58页
        3.2.2 合成部分第58-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75页
        3.3.1 传感器L1的对映异构体选择性识别行为第62-66页
        3.3.2 传感器L2的对映异构体选择性识别行为第66-69页
        3.3.3 传感器L2结合比与结合常数的测定与计算第69-71页
        3.3.4 传感器L1和L2的核磁滴定与识别机理分析第71-74页
        3.3.5 对照组化合物的识别作用第74-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第四章 手性联萘酚的高分子经Hg~(2+)诱导原位产生自由基后苯丙氨醇高对映选择性识别作用的研究第77-95页
    4.1 引言第77-79页
    4.2 实验部分第79-82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79页
        4.2.2 合成部分第79-8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2-91页
        4.3.1 高分子的表征第82-83页
        4.3.2 高分子传感器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第83-85页
        4.3.3 高分子传感器对手性小分子的识别第85-87页
        4.3.4 高分子传感器在双组份作用下的识别作用第87-89页
        4.3.5 高分子传感器的双组份识别机理第89-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全文总结第95-97页
附录:代表性化合物的谱图第97-110页
博士期间已发表文章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渣油在自硫化油溶性催化剂下的加氢裂化反应
下一篇:怒江傈僳族服饰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