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20页 |
1.2.1 国内外旅游应急信息服务体系和方法的研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外旅游应急信息服务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 第17-18页 |
1.2.3 国内外旅游应急信息服务系统和平台研究 | 第18-20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0-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组织结构 | 第21-23页 |
1.4 论文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5 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第23-26页 |
第2章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 第26-33页 |
2.1 高海拔地区的特征 | 第26-29页 |
2.1.1 高海拔地区自然特征 | 第26-27页 |
2.1.2 高海拔地区人身反应的特征 | 第27-29页 |
2.2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的特征 | 第29-31页 |
2.3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信息服务亟需解决的问题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信息服务体系研究 | 第33-50页 |
3.1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信息服务工作机制 | 第33-36页 |
3.1.1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信息服务工作原则 | 第33-34页 |
3.1.2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响应基本程序 | 第34-36页 |
3.2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信息服务体系框架 | 第36-38页 |
3.3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信息服务安全保障体系 | 第38-40页 |
3.4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信息服务指挥体系 | 第40-42页 |
3.5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救援专家知识库构建 | 第42-49页 |
3.5.1 需求分析 | 第42-44页 |
3.5.2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救援专家知识库构建 | 第44-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高海拔地区旅游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 第50-67页 |
4.1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通信业务需求分析 | 第50-53页 |
4.2 高海拔地区旅游无线通讯基站选址问题研究 | 第53-58页 |
4.3 高海拔地区旅游信息传输智能压缩技术研究 | 第58-61页 |
4.4 高海拔地区旅游专用无线通信技术规范 | 第61-66页 |
4.4.1 高海拔地区旅游专用无线通信管理内容 | 第61-62页 |
4.4.2 高海拔地区旅游专用无线通信技术规范 | 第62-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基于RFID的旅游应急动态预测调度模式建立 | 第67-82页 |
5.1 基于RFID的旅游分析 | 第67-71页 |
5.1.1 RFID技术 | 第67-69页 |
5.1.2 基于RFID的旅游分析 | 第69-71页 |
5.2 基于RFID的旅游人员管理 | 第71-74页 |
5.2.1 基于RFID的旅游人员管理技术 | 第71-72页 |
5.2.2 基于RFID的旅游人员监控数据结构 | 第72-74页 |
5.3 基于RFID的旅游应急动态预测调度模式初步建立 | 第74-79页 |
5.3.1 身份证阅读器硬件读取 | 第77页 |
5.3.2 RFID卡配置器读取信息 | 第77-78页 |
5.3.3 RFID卡消息轮询查看 | 第78-79页 |
5.4 基于RFID的旅游应急人员动态监控调度模式 | 第79-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信息服务构建 | 第82-91页 |
6.1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信息服务总体架构 | 第82-83页 |
6.2 区域监控中心设计 | 第83-84页 |
6.3 小区域自组网设计 | 第84-86页 |
6.4 信息服务分站设计 | 第86-90页 |
6.4.1 信息服务分站设计方案 | 第86-87页 |
6.4.2 环境信息服务分站设计 | 第87-89页 |
6.4.3 游客信息服务分站设计 | 第89-9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7章 高海拔地区旅游应急信息服务应用实现 | 第91-106页 |
7.1 高海拔珠峰景区的特点 | 第91-92页 |
7.2 高海拔珠峰景区旅游应急信息服务 | 第92-98页 |
7.3 高海拔珠峰景区旅游应急信息服务测试 | 第98-100页 |
7.4 高海拔珠峰景区旅游应急信息服务应用实现 | 第100-105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9页 |
—、论文结论 | 第106-107页 |
二、论文创新点 | 第107页 |
三、进一步硏究展望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