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涉农技术创新理论 | 第19-22页 |
2.1.1 涉农企业的界定 | 第19-20页 |
2.1.2 涉农企业技术创新内涵 | 第20页 |
2.1.3 涉农企业技术创新特征 | 第20-21页 |
2.1.4 涉农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 第21-22页 |
2.2 涉农管理创新理论 | 第22-24页 |
2.2.1 涉农企业管理创新内涵 | 第22页 |
2.2.2 涉农企业管理创新特征 | 第22-23页 |
2.2.3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 第23-24页 |
2.3 协同理论 | 第24-26页 |
2.3.1 协同理论概述 | 第24-25页 |
2.3.2 协同理论分析 | 第25-26页 |
第3章 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6-36页 |
3.1 评价原则及依据 | 第26-27页 |
3.1.1 评价原则 | 第26-27页 |
3.1.2 评价依据 | 第27页 |
3.2 评价对象的确定 | 第27页 |
3.3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3.4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29页 |
3.4.1 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页 |
3.4.2 指标解释 | 第28-29页 |
3.5 评价指标信息提取 | 第29-32页 |
3.5.1 问卷设计 | 第29-31页 |
3.5.2 信度分析 | 第31-32页 |
3.6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32-36页 |
3.6.1 确定权重的方法 | 第32-33页 |
3.6.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3-36页 |
第4章 协同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 第36-44页 |
4.1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度测度模型构建 | 第36-38页 |
4.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4.2.1 四川省农业经济概述 | 第38页 |
4.2.2 四川省涉农企业概况 | 第38-39页 |
4.2.3 调查对象简介 | 第39-40页 |
4.2.4 协同度计算 | 第40-44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5.1 提高涉农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 第44-45页 |
5.1.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其创新的主体地位 | 第44页 |
5.1.2 实施产业链扶持和推动成果转化 | 第44页 |
5.1.3 加强农业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 | 第44-45页 |
5.2 提高涉农企业管理创新的建议 | 第45-46页 |
5.2.1 完善创新的激励机制 | 第45页 |
5.2.2 实施涉农企业科技人才工程 | 第45-46页 |
5.3 提高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度的建议 | 第46-47页 |
5.3.1 建立和完善内部协同机制 | 第46页 |
5.3.2 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企业间合作创新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