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县“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 第16-21页 |
2.1 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1.1 乡村 | 第16页 |
2.1.2 美丽乡村建设 | 第16-17页 |
2.1.3 小城镇建设 | 第17页 |
2.1.4 新民居建设 | 第17页 |
2.2 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2.2.1 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 | 第17-18页 |
2.2.2 PPP模式 | 第18页 |
2.2.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18页 |
2.2.4 互联网+ | 第18-19页 |
2.3 美丽乡村建设的外延 | 第19-20页 |
2.3.1 环境整治 | 第19页 |
2.3.2 民居改造 | 第19页 |
2.3.3 基础设施配套 | 第19页 |
2.3.4 公共服务提升 | 第19-20页 |
2.3.5 生态环境建设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迁西县三屯营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 | 第21-29页 |
3.1 三屯营镇概况 | 第21-22页 |
3.1.1 三屯营镇自然地理状况 | 第21页 |
3.1.2 三屯营镇社会经济状况 | 第21-22页 |
3.2 三屯营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 | 第22-24页 |
3.2.1 三屯营镇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情况 | 第22页 |
3.2.2 三屯营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 | 第22-24页 |
3.3 三屯营镇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村 | 第24-26页 |
3.3.1 南团汀村 | 第24页 |
3.3.2 至山庄村 | 第24-25页 |
3.3.3 六宝峪村 | 第25-26页 |
3.4 三屯营镇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 | 第26-28页 |
3.4.1 明确创建标准,追求科学民主管理 | 第26-27页 |
3.4.2 强化组织协调,发挥集体优势作用 | 第27页 |
3.4.3 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制度规范保障 | 第27-28页 |
3.4.4 善于总结评估,以问题促整改提高 | 第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迁西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9-36页 |
4.1 迁西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4.1.1 模式单一化,重点任务不突出 | 第29页 |
4.1.2 普遍缺乏建设资金 | 第29-30页 |
4.1.3 村级组织作用不显著 | 第30页 |
4.1.4 农民参与意识不强 | 第30-31页 |
4.1.5 农村经济发展遇到瓶颈 | 第31-32页 |
4.1.6 建设成果未形成长效机制 | 第32页 |
4.2 迁西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5页 |
4.2.1 政府指导作用不够明显 | 第32-33页 |
4.2.2 资金筹措渠道较为单一 | 第33页 |
4.2.3 对政策把握还存在偏差 | 第33-34页 |
4.2.4 农民参与管理主体意识缺失 | 第34页 |
4.2.5 产业结构单一制约经济发展 | 第34-35页 |
4.2.6 考评体系仍不健全完善 | 第3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迁西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 | 第36-46页 |
5.1 注重科学规划,加强分类指导 | 第36-37页 |
5.1.1 科学设定建设规划 | 第36页 |
5.1.2 强化建设过程指导 | 第36-37页 |
5.1.3 适时开展阶段评估 | 第37页 |
5.2 创新工作模式,积极融入市场机制 | 第37-39页 |
5.2.1 积极引入PPP模式 | 第37-38页 |
5.2.2 扩大资金筹措渠道 | 第38页 |
5.2.3 强化资金监管 | 第38-39页 |
5.3 强化学习培训,做好带领示范工作 | 第39-41页 |
5.3.1 加强专题培训 | 第39-40页 |
5.3.2 创建对标平台 | 第40页 |
5.3.3 组织学习观摩 | 第40-41页 |
5.4 增强民主意识,提高参与热度 | 第41-42页 |
5.4.1 加大宣传力度 | 第41页 |
5.4.2 积极发挥村民代表组织协调和表率作用 | 第41-42页 |
5.4.3 畅通问题反映处理渠道 | 第42页 |
5.5 完善工作机制,扩大建设规模 | 第42-44页 |
5.5.1 引入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工作思路 | 第42-43页 |
5.5.2 充分利用“互联网+”工作机制 | 第43页 |
5.5.3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 第43-44页 |
5.6 强化科学考评,严格实施奖惩制度 | 第44-45页 |
5.6.1 建立健全考核指标 | 第44页 |
5.6.2 全面客观考核评估 | 第44-45页 |
5.6.3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 第4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