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的产生 | 第12-15页 |
·低碳贝氏体组织 | 第12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 | 第12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的发展特点与分类 | 第12-15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的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国际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的发展 | 第15-16页 |
·国内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的发展 | 第16-18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19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页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组织分析研究 | 第20-54页 |
·实验材料综述 | 第20-23页 |
·实验材料成分 | 第20页 |
·实验用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的组织 | 第20-21页 |
·实验材料基本力学性能 | 第21-22页 |
·实验材料的焊接工艺参数 | 第22页 |
·不同焊接工艺焊缝金属成分分析 | 第22-23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的组织分析 | 第23-53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焊接热模拟试样组织分析 | 第23-26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及不同焊接工艺焊缝SEM 组织分析 | 第26-30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及不同焊接工艺焊缝TEM 组织分析 | 第30-36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及不同焊接工艺焊接接头EBSD 组织分析 | 第36-51页 |
·EBSD 综述 | 第36-37页 |
·EBSD 原理 | 第37-38页 |
·EBSD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8-51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及不同焊接工艺焊缝金属晶粒统计分析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焊接接头拉伸性能分析 | 第54-74页 |
·拉伸实验综述 | 第54-57页 |
·拉伸实验原理 | 第54-55页 |
·拉伸实验过程 | 第55-56页 |
·拉伸实验指标测定标准 | 第56-57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及其焊接接头拉伸方法 | 第57-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实验试样 | 第58页 |
·实验目的 | 第58-59页 |
·实验内容 | 第59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及其焊接接头拉伸实验结果分析与断口观察 | 第59-73页 |
·NiCrMoV 系低碳贝氏体高强钢拉伸性能分析与断口观察 | 第59-61页 |
·DM4-1 焊接工艺规范接头拉伸性能分析与断口观察 | 第61-64页 |
·DM4-5 焊接工艺规范接头拉伸性能分析与断口观察 | 第64-66页 |
·M100 焊接工艺规范接头拉伸性能分析与断口观察 | 第66-69页 |
·T100 焊接工艺规范接头拉伸性能分析与断口观察 | 第69-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焊接接头原位拉伸断裂研究 | 第74-84页 |
·原位拉伸综述 | 第74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焊接接头原位拉伸方法 | 第74-76页 |
·实验材料 | 第74页 |
·实验试样 | 第74-75页 |
·实验目的 | 第75-76页 |
·实验内容 | 第76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焊接接头原位拉伸过程分析 | 第76-83页 |
·DM4-1 焊接工艺规范接头原位拉伸过程分析 | 第76-80页 |
·T5-20 焊接工艺规范接头原位拉伸过程分析 | 第80-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5章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焊接接头冲击韧性分析 | 第84-115页 |
·冲击实验综述 | 第84-86页 |
·冲击实验原理 | 第84-85页 |
·冲击实验过程 | 第85-86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及其焊接接头冲击方法 | 第86-88页 |
·实验材料 | 第86-87页 |
·实验试样 | 第87页 |
·实验目的 | 第87-88页 |
·实验内容 | 第88页 |
·低碳贝氏体高强钢及其焊接接头冲击实验结果分析与断口观察 | 第88-112页 |
·NiCrMoV 系低碳贝氏体高强钢冲击韧性分析与断口观察 | 第88-91页 |
·DM4-1 焊接工艺规范接头冲击韧性分析与断口观察 | 第91-96页 |
·DM4-5 焊接工艺规范接头冲击韧性分析与断口观察 | 第96-100页 |
·M100 焊接工艺规范接头冲击韧性分析与断口观察 | 第100-104页 |
·T100 焊接工艺规范接头冲击韧性分析与断口观察 | 第104-107页 |
·母材及各焊接工艺规范焊接接头-196℃冲击断口侧面裂纹观察 | 第107-112页 |
·母材及不同焊接接头冲击韧性差异的详细分析 | 第112-114页 |
·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15-118页 |
·结论 | 第115-117页 |
·课题未来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