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引言 | 第16-17页 |
1.2 工业炉管生产过程及质量检测方法 | 第17-19页 |
1.3 离心铸造过程的特征和数据特点 | 第19-21页 |
1.3.1 离心铸造过程的特征 | 第19-20页 |
1.3.2 离心铸造过程的数据特征 | 第20-21页 |
1.4 过程监测方法与分类 | 第21-23页 |
1.4.1 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 | 第21-22页 |
1.4.2 基于知识的方法 | 第22页 |
1.4.3 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 | 第22页 |
1.4.4 统计过程分析在炉管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5 文章结构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工业炉管铸造过程及其数据特征 | 第26-36页 |
2.1 工业炉管生产过程简介 | 第26-28页 |
2.1.1 原料熔炼过程简介 | 第26-27页 |
2.1.2 离心铸造过程简介 | 第27-28页 |
2.2 系统监测框图 | 第28-30页 |
2.3 炉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3页 |
2.3.1 原料熔炼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2.3.2 离心铸造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2.4 监测炉管质量变量选取与特征分析 | 第33-34页 |
2.4.1 原料熔炼过程的变量选取与特征分析 | 第33页 |
2.4.2 离心铸造过程的变量选取和特征分析 | 第33-34页 |
2.5 炉管性能检测方法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基础的过程监测框图的建立 | 第36-48页 |
3.1 主元分析法 | 第36-38页 |
3.1.1 主元分析方法的原理 | 第37页 |
3.1.2 主元个数的选取方法 | 第37-38页 |
3.2 多向主元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3.2.1 数据展开方式 | 第38-39页 |
3.2.2 批次轨迹同步化 | 第39-40页 |
3.3 过程统计控制图及其控制限 | 第40-41页 |
3.3.1 T2统计量及控制限 | 第40页 |
3.3.2 SPE统计量 | 第40-41页 |
3.4 贡献图分析 | 第41页 |
3.5 炉管质量监测框图的建立 | 第41-47页 |
3.5.1 变量特征的提取 | 第41-42页 |
3.5.2 建模数据的组成形式 | 第42-43页 |
3.5.3 模型检测方法的判定结果 | 第43页 |
3.5.4 炉管质量监测流程图的建立 | 第43-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基于MPCA和PCA方法的过程监测结果讨论 | 第48-84页 |
4.1 数据来源和完整性判断 | 第48-52页 |
4.1.1 数据来源和组成 | 第48-49页 |
4.1.2 数据完整性判断 | 第49-52页 |
4.2 数据采样个数的选择 | 第52-53页 |
4.3 数据阈值判断 | 第53-54页 |
4.4 建模数据变量的分类 | 第54-55页 |
4.5 三类炉管质量监测模型的结果与分析 | 第55-82页 |
4.5.1 第一种类型炉管的建模结果 | 第55-63页 |
4.5.2 第二种工业炉管的建模结果 | 第63-72页 |
4.5.3 第三种工业炉管的建模结果 | 第72-8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4-96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