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资本替代劳动: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研究--诱致性技术变迁的理论拓展及经验事实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导论第8-15页
    1.1 问题由来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问题由来第8-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及对象界定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对象界定第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页
        1.3.1 经济学研究范式阐释第11页
        1.3.2 理论逻辑与计量检验第11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1-1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13-15页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3-14页
        1.5.2 存在的不足之处第14-15页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5-23页
    2.1 理论基础第15-17页
        2.1.1 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第15-16页
        2.1.2 分工理论第16页
        2.1.3 农户行为理论第16-17页
    2.2 文献综述第17-22页
        2.2.1 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驱动还是抑制?第17-18页
        2.2.2 土地经营规模与生产性投资行为:是否为必要条件?第18-19页
        2.2.3 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规模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第19页
        2.2.4 农村生产要素流动:要素替代抑或要素互补第19-20页
        2.2.5 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计量检验及经验证据第20-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资本替代劳动:要素比价与趋势判断第23-27页
    3.1 要素比价:农村生产要素投入与价格变化第23-25页
        3.1.1 土地要素投入第23页
        3.1.2 劳动要素投入第23-24页
        3.1.3 资本要素投入第24-25页
    3.2 趋势判断:资本替代劳动第25-27页
        3.2.1 要素比价下资本替代劳动趋势第25-26页
        3.2.2 农村居民纯收入结构变化趋势第26-27页
4 农户生产性投资决策模型:诱致性变迁理论拓展第27-34页
    4.1 基准模型: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诱致技术变迁第27-29页
        4.1.1 决策模型: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第27-28页
        4.1.2 研究假设:要素价格变动的推论第28-29页
    4.2 模型扩展:引入农户异质性和农业生产特性第29-34页
        4.2.1 目标函数:异质性的多目标决策第29-32页
        4.2.2 研究推论:比较优势的要素匹配第32-33页
        4.2.3 研究假设:农业生产特性的考虑第33-34页
5 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研究:假说检验与经验证据第34-45页
    5.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第34-39页
        5.1.1 数据来源第34-35页
        5.1.2 变量设置第35-38页
        5.1.3 变量描述第38-39页
    5.2 模型设定与估计第39-43页
        5.2.1 模型设定第39页
        5.2.2 基准模型第39-40页
        5.2.3 稳健性检验第40-43页
    5.3 计量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5.3.1 劳动力价格第43页
        5.3.2 农地禀赋第43-44页
        5.3.3 要素比价第44页
        5.3.4 控制变量第44-45页
6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第45-48页
    6.1 研究结论第45-46页
    6.2 政策建议第46-48页
        6.2.1 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分类扶持农业经营主体第46-47页
        6.2.2 激活农业各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第47页
        6.2.3 发展农业新业态,鼓励支持规模化服务供给主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附录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定痛宁颗粒的药学研究
下一篇:酵母在健康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和初步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