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沥青的老化特征与评价方法 | 第11-15页 |
1.2.1 沥青的老化机理 | 第11-13页 |
1.2.2 沥青老化因素 | 第13-14页 |
1.2.3 沥青老化方式 | 第14页 |
1.2.4 沥青老化的评价方法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SBS改性沥青的老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国内外橡胶改性沥青的老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4.1 橡胶改性沥青的热氧老化 | 第16-18页 |
1.4.2 橡胶改性沥青的紫外老化 | 第18-19页 |
1.4.3 橡胶改性沥青的水老化 | 第19-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7 论文来源以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1.7.1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1.7.2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胶粉改性沥青的热氧老化过程 | 第22-37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原料 | 第22页 |
2.3 胶粉改性沥青的制备 | 第22-23页 |
2.4 短期老化 | 第23页 |
2.5 试验设备 | 第23页 |
2.6 试验方法 | 第23-27页 |
2.6.1 常规性能指标 | 第23-24页 |
2.6.2 残余胶粉的抽提 | 第24页 |
2.6.3 残余胶粉的溶解度 | 第24页 |
2.6.4 残余胶粉的热分析 | 第24页 |
2.6.5 残余胶粉的交联密度 | 第24-25页 |
2.6.6 形貌分析 | 第25页 |
2.6.7 凝胶渗透色谱法 | 第25页 |
2.6.8 残余沥青的红外分析 | 第25-26页 |
2.6.9 流变性能分析 | 第26-27页 |
2.6.10 动态力学分析 | 第27页 |
2.7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2.7.1 胶粉含量影响分析 | 第27-28页 |
2.7.2 老化时间影响分析 | 第28-29页 |
2.7.3 老化评价指标 | 第29-30页 |
2.7.4 橡胶溶解度分析 | 第30-31页 |
2.7.5 残余胶粉成分分析 | 第31-33页 |
2.7.6 残余胶粉的交联密度分析 | 第33-34页 |
2.7.7 残余沥青的红外分析 | 第34-3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胶粉改性沥青的紫外老化过程 | 第37-45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原材料 | 第37页 |
3.3 胶粉改性沥青(CRMA-TB)的制备 | 第37页 |
3.4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3.4.1 紫外老化 | 第37页 |
3.4.2 测试与表征 | 第37-38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3.5.1 橡胶溶解度分析 | 第38页 |
3.5.2 残余胶粉的成分分析 | 第38-40页 |
3.5.3 残余沥青的红外分析 | 第40-41页 |
3.5.4 UV老化对常规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5 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分析 | 第42-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不同橡胶改性沥青的耐候性 | 第45-58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原料 | 第45页 |
4.3 实验方案 | 第45页 |
4.4 改性沥青的制备 | 第45-46页 |
4.5 摊铺工艺 | 第46页 |
4.6 结果与讨论 | 第46-57页 |
4.6.1 形态特征分析 | 第46-47页 |
4.6.2 不同厚度的耐候性分析 | 第47-48页 |
4.6.3 改性沥青加工过程的老化分析 | 第48页 |
4.6.4 不同橡胶改性沥青的耐候性 | 第48-51页 |
4.6.5 GPC分析 | 第51-53页 |
4.6.6 老化时间对不同橡胶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53-5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