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 情绪面孔搜索不对称性的定义及其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1 情绪面孔搜索不对称性的定义及其发现 | 第11-12页 |
1.2 面孔简图中的搜索不对称性 | 第12页 |
1.3 真实面孔中的搜索不对称性 | 第12-13页 |
2. 情绪面孔搜索不对称性的影响因素 | 第13-16页 |
2.1 知觉因素 | 第13-15页 |
2.2 情绪因素 | 第15-16页 |
3. 情绪面孔搜索不对称性的产生机制 | 第16-20页 |
3.1 目标引导说 | 第16-17页 |
3.2 干扰子加工说 | 第17-20页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和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2-50页 |
1. 实验1 身份特征一致情况下,情绪面孔搜索的不对称性 | 第22-36页 |
1.1 实验目的 | 第22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1.2.1 被试 | 第22页 |
1.2.2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1.2.3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1.2.4 实验设计和程序 | 第23-25页 |
1.3 结果 | 第25-35页 |
1.3.1 搜索绩效 | 第26-29页 |
1.3.1.1 正确率 | 第26-27页 |
1.3.1.2 反应时 | 第27-28页 |
1.3.1.3 搜索效率 | 第28-29页 |
1.3.2 搜索序列面孔表情不一致情况下的眼动指标 | 第29-33页 |
1.3.2.1 落在搜索目标上的注视点 | 第29页 |
1.3.2.2 落在干扰子上的注视点 | 第29-30页 |
1.3.2.3 眼动潜伏期持续时间 | 第30-31页 |
1.3.2.4 眼动潜伏期内落在干扰子上的注视点 | 第31-32页 |
1.3.2.5 决策阶段持续时间 | 第32页 |
1.3.2.6 决策阶段内落在干扰子上的注视点 | 第32-33页 |
1.3.3 搜索序列面孔表情一致情况下的眼动指标 | 第33-35页 |
1.3.3.1 试次内所有注视点 | 第33-34页 |
1.3.3.2 落在搜索面孔上的注视点 | 第34-35页 |
1.4 分析与讨论 | 第35-36页 |
2. 实验2 多身份特征情况下,情绪面孔搜索的不对称性 | 第36-50页 |
2.1 实验目的 | 第3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2.3 结果 | 第37-48页 |
2.3.1 搜索成绩 | 第37-41页 |
2.3.1.1 正确率 | 第37-39页 |
2.3.1.2 反应时 | 第39-40页 |
2.3.1.3 搜索效率 | 第40-41页 |
2.3.2 搜索序列面孔表情不一致情况下的眼动指标 | 第41-45页 |
2.3.2.1 落在搜索目标上的注视点 | 第41-42页 |
2.3.2.2 落在干扰子上的注视点 | 第42-43页 |
2.3.2.3 眼动潜伏期持续时间 | 第43页 |
2.3.2.4 眼动潜伏期内落在干扰子上的注视点 | 第43-44页 |
2.3.2.5 决策阶段持续时间 | 第44-45页 |
2.3.2.6 决策阶段内落在干扰子上的注视点 | 第45页 |
2.3.3 搜索序列面孔表情一致情况下的眼动指标 | 第45-48页 |
2.3.3.1 试次内所有注视点 | 第46-47页 |
2.3.3.2 落在搜索面孔上的注视点 | 第47-48页 |
2.4 分析与讨论 | 第48-50页 |
第四部分 总讨论 | 第50-54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