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0.1 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9-11页 |
0.1.1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0.2.1 关于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 | 第11-12页 |
0.2.2 关于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研究 | 第12页 |
0.2.3 关于研究生招生考试报道的研究 | 第12-13页 |
0.3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3-14页 |
0.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0.3.2 研究创新 | 第13-14页 |
0.4 关键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0.4.1 对研究生招生考试报道的界定 | 第14页 |
0.4.2 对报道时间段划分的界定 | 第14-15页 |
第1章《中国青年报》“考研”报道的议程与议题构建 | 第15-30页 |
1.1 《中国青年报》“考研”报道的议题内容分析 | 第15-20页 |
1.1.1 考研基本信息 | 第15-16页 |
1.1.2 政策制度 | 第16-18页 |
1.1.3 复习备考 | 第18-19页 |
1.1.4 考录公平公正 | 第19-20页 |
1.2“考研”报道重要议题设置依据及框架变迁分析 | 第20-30页 |
1.2.1 重要议题设置依据 | 第20-22页 |
1.2.2 重要议题的框架变迁及原因 | 第22-30页 |
第2章《中国青年报》“考研”报道议程设置显著性分析 | 第30-46页 |
2.1 议题显著性的形式特征 | 第30-39页 |
2.1.1“大小兼顾”的标题字号设置 | 第30-34页 |
2.1.2“集散分明”的版面安排 | 第34-37页 |
2.1.3 中长篇为主的篇幅呈现 | 第37-39页 |
2.2 议题显著性的内容特征 | 第39-46页 |
2.2.1 深度揭露和批判考研乱象 | 第39-42页 |
2.2.2 多个视角探讨制度改革 | 第42-44页 |
2.2.3 由考研特殊群体反映相关社会问题 | 第44-46页 |
第3章《中国青年报》“考研”议程偏颇与完善建议 | 第46-56页 |
3.1 《中国青年报》“考研”议程偏颇的体现 | 第46-51页 |
3.1.1 成串出现的负面新闻 | 第46-48页 |
3.1.2 濒临消失的“专家解析 | 第48-49页 |
3.1.3 内容矛盾的报道框架选择 | 第49-51页 |
3.2 完善有关“考研”报道的议程设置策略与建议 | 第51-56页 |
3.2.1 注重传递“正能量”以平衡报道基调 | 第52-53页 |
3.2.2 从考生需求角度为出发点设置议程 | 第53-54页 |
3.2.3 在开展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报道框架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