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1.1.1 我国水资源和农业用水状况 | 第9-10页 |
1.1.2 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地下水适宜深度分期设置及工程控制实现~* | 第17-29页 |
2.1 旱作物的生长特性 | 第17-18页 |
2.2 旱作物各生育期地下水适宜深度分期设置 | 第18-20页 |
2.3 地下水适宜深度分期控制的工程实现 | 第20-25页 |
2.3.1 半自动闸门的设计 | 第20-24页 |
2.3.2 半自动闸门的控制运用 | 第24-25页 |
2.4 工程实例应用 | 第25-28页 |
2.4.1 工程概况 | 第25页 |
2.4.2 灌排系统规划布置 | 第25-26页 |
2.4.3 半自动闸门的应用及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地下水适宜深度分期控制条件下农田水分模型建立 | 第29-41页 |
3.1 地下水适宜深度分期控制条件下农田水量平衡 | 第29-31页 |
3.2 地下水适宜深度分期控制条件下农田灌排过程分析 | 第31-33页 |
3.3 模型参数确定 | 第33-40页 |
3.3.1 降雨频率分析计算 | 第33-35页 |
3.3.2 有效降雨及地下水补给量计算 | 第35-36页 |
3.3.3 作物需水量计算 | 第36-37页 |
3.3.4 产流计算 | 第37页 |
3.3.5 水面蒸发量的计算 | 第37-39页 |
3.3.6 沟水位及沟道排入河道水量的计算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地下水适宜深度分期控制下沟道湿地对面源污染削减研究 | 第41-49页 |
4.1 概念概述 | 第41-42页 |
4.2 地下水适宜深度分期控制条件下沟道湿地对农田面源污染去除机理 | 第42-47页 |
4.2.1 地下水适宜深度分期控制条件下沟道湿地对氮的去除机理 | 第43-45页 |
4.2.2 地下水适宜深度分期控制条件下沟道湿地对磷的去除机理 | 第45-47页 |
4.3 地下水适宜深度分期控制条件下沟道湿地对农田面源污染削减模型建立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地下水适宜深度分期控制实例 | 第49-72页 |
5.1 研究区概况 | 第49页 |
5.1.1 地理位置与规模 | 第49页 |
5.1.2 气象条件 | 第49页 |
5.1.3 农作物种植情况 | 第49页 |
5.2 研究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9-50页 |
5.3 灌排系统规划布置 | 第50-53页 |
5.3.1 灌溉系统规划布置 | 第50-51页 |
5.3.2 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 第51-53页 |
5.4 控制排水与常规排水对农田水分的影响分析 | 第53-67页 |
5.4.1 常规排水对农田水分的影响分析 | 第53-56页 |
5.4.2 控制排水对农田水分的影响分析 | 第56-65页 |
5.4.3 控制排水与常规排水对农田水分影响的比较分析 | 第65-67页 |
5.5 控制排水条件下沟道湿地对农田面源污染削减影响分析 | 第67-71页 |
5.5.1 控制排水条件下沟道湿地对TN削减分析 | 第68-69页 |
5.5.2 控制排水条件下沟道湿地对TP削减分析 | 第69-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结语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