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地方高师院校在转型发展中专业结构调整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9-2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一)服从经济发展需要,推动高师院校综合化转型第9页
        (二)保障国家政策实施,提高高师院校的培养质量第9页
        (三)优化专业结构体系,促进高师院校的特色发展第9-10页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6页
        (一)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研究第10-13页
        (二)国内外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研究第13-14页
        (三)地方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研究第14-16页
    四、研究方法第16-17页
    五、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一)地方高师院校第17页
        (二)转型发展第17页
        (三)专业结构调整第17-18页
    六、理论依据第18-20页
        (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第18页
        (二)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理论第18-20页
第一章 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缘起第20-24页
    第一节 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第20-21页
        一、经济社会发展第20页
        二、教育宏观政策第20-21页
        三、基础教育改革第21页
        四、教师专业化进程第21页
    第二节 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第21-22页
        一、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机遇第22页
        二、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挑战第22页
    第三节 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趋势第22-24页
第二章 玉林师范学院专业结构调整的个案分析第24-43页
    第一节 玉林师范学院专业结构发展历程第24-38页
        一、玉林师范学院专业发展阶段第24-36页
            (一)以师范类专业为主阶段(1999 年-2004 年)第24-27页
            (二)非师范类专业拓展阶段(2005 年-2014 年)第27-31页
            (三)专业适应转型发展阶段(2015 年-至今)第31-36页
        二、玉林师范学院专业结构分析第36-38页
            (一)专业设置呈综合化趋势第36-37页
            (二)专业结构趋于科学合理第37页
            (三)专业结构调整逐步适宜第37-38页
    第二节 玉林师范学院专业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第38-40页
        一、教学资源保障体系完善督促专业结构调整第38页
        二、办学目标定位转变引发师范专业结构调整第38-39页
        三、地方产业需求推动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第39页
        四、应用型特色专业的要求促使专业结构调整第39-40页
    第三节 玉林师范学院专业结构调整的归因第40-43页
        一、影响玉林师范学院专业结构调整的外部原因第40-41页
            (一)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第40页
            (二)区域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第40页
            (三)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第40-41页
        二、影响玉林师范学院专业结构调整的内部原因第41-43页
            (一)专业内涵的建设力度与深度不够第41页
            (二)非师范类专业建设比例亟待平衡第41页
            (三)专业培养人才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第41-42页
            (四)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需求不匹配第42-43页
第三章 地方高师院校在转型发展中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第43-51页
    第一节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第43-46页
        一、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原则第43-44页
        二、深化专业结构逻辑的原则第44页
        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第44-45页
        四、增强特色专业建设的原则第45-46页
    第二节 地方高师院校在转型发展中专业结构调整策略第46-51页
        一、政府层面第46-47页
            (一)依托地方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宏观把控第46页
            (二)建构专业评估机制,发挥政府协调功能第46-47页
            (三)增加办学经费投入,促进各类专业发展第47页
        二、学校层面第47-49页
            (一)服务地方经济,明确办学定位第48页
            (二)整合教学资源,满足人才需求第48页
            (三)协调专业比例,扩大服务对象第48-49页
            (四)改善师资结构,强化师资队伍第49页
            (五)打造专业集群,突出特色专业第49页
        三、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层面第49-51页
            (一)加强国外地方高师院校合作,推动专业结构调整第50页
            (二)打造国内高师院校协作平台,促进专业结构调整第50页
            (三)推动高师院校校内专业交流,敦促专业结构调整第50-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高原山地地区太阳能微电网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