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留针时间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3-30页 |
第一节 现代医学 | 第13-16页 |
一、肩周炎的认识 | 第13-14页 |
二、肩周炎的研究概况 | 第14页 |
三、肩周炎的治疗概况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中医学 | 第16-26页 |
一、肩周炎的认识 | 第16-17页 |
二、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 第17-18页 |
三、肩周炎与经脉的关系 | 第18页 |
四、辩证方面 | 第18页 |
五、治疗原则 | 第18-26页 |
第三节 留针 | 第26-28页 |
一、留针与疗效的关系 | 第26页 |
二、留针与否与环境状况 | 第26页 |
三、留针时间的依据 | 第26页 |
四、现代对古代留针时间的认识 | 第26-27页 |
五、现代对留针时间的研究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 第28-30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30-47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30-31页 |
—、病例来源 | 第30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30-31页 |
三、纳入标准 | 第31页 |
四、排除标准 | 第31页 |
五、剔除中止标准 | 第31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病例分组方法 | 第31页 |
二、治疗方案 | 第31-32页 |
三、意外情况处理 | 第32页 |
四、临床疗效指标 | 第32-33页 |
五、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 第33页 |
六、统计分析 | 第33页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中断及脱落病例的状况 | 第33页 |
二、基本资料分析 | 第33-35页 |
三、研究结果 | 第35-41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41-47页 |
—、理论依据 | 第41-44页 |
二、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 第45页 |
四、研究中存在问题 | 第45页 |
五、设想与展望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