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前言 | 第10-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2.1 古诗欣赏的理论研究 | 第11-15页 |
2.1.1 古诗特点 | 第11-12页 |
2.1.2 古诗欣赏过程的理论分析 | 第12-14页 |
2.1.3 古诗欣赏的认知研究 | 第14-15页 |
2.2 隐喻的的认知理论 | 第15-18页 |
2.2.1 概念整合理论 | 第16-17页 |
2.2.2 从概念整合理论解读古诗意象实现 | 第17-18页 |
2.3 创造性认知理论 | 第18-21页 |
2.3.1 生成—探索模型 | 第18-20页 |
2.3.2 选择性加工理论 | 第20-21页 |
3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第21-22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21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21-22页 |
4 预备研究实验材料库的筛选及分析 | 第22-23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4.2.1 被试 | 第22页 |
4.2.2 实验材料和程序 | 第22-23页 |
5 实验1 不同类型线索对古诗欣赏过程的作用初探 | 第23-27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5.2.1 被试 | 第23页 |
5.2.2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5.2.3 实验设计 | 第23页 |
5.2.4 实验程序 | 第23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5.4 讨论 | 第25-27页 |
6 实验2 不同类型的线索在意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第27-31页 |
6.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6.2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6.2.1 被试 | 第27页 |
6.2.2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6.2.3 实验设计 | 第27页 |
6.2.4 实验程序 | 第27-29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29页 |
6.4 讨论 | 第29-31页 |
7 实验3意象形成过程的眼动研究 | 第31-40页 |
7.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7.2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7.2.1 被试 | 第31页 |
7.2.2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7.2.3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7.2.4 实验设计 | 第31-32页 |
7.2.5 实验程序 | 第32页 |
7.2.6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7.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7.3.1 对诗句兴趣区的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注视次数百分比 | 第35页 |
7.3.2 对情感词的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注视次数百分比 | 第35-36页 |
7.3.3 在不同时间段对诗句兴趣区的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注视次数百分比 | 第36-37页 |
7.3.4 在不同时间段对情感词兴趣区的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注视次数百分比 | 第37-38页 |
7.4 讨论 | 第38-40页 |
8 总讨论 | 第40-45页 |
8.1 古诗欣赏的认知加工过程 | 第40-41页 |
8.2 不同线索在意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第41-43页 |
8.3 意象形成过程的眼动指标分析 | 第43页 |
8.4 本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 第43-45页 |
8.4.1 本研究的价值 | 第43-44页 |
8.4.2 研究局限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44-45页 |
9 总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