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2-18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三)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的创作背景 | 第18-24页 |
(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的写作缘起 | 第18-20页 |
1. 社会变革的呼唤 | 第18-19页 |
2. 法国文化的变迁 | 第19页 |
3. 自然科学温床的孕育 | 第19-20页 |
(二) 作者卢梭的生活背景及独特的心理结构 | 第20-21页 |
1. 卢梭的生活背景 | 第20-21页 |
2. 独特的心理个性 | 第21页 |
(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写作思想来源 | 第21-24页 |
第三章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的主要内容—卢梭平等观 | 第24-32页 |
(一) 关于平等 | 第24-26页 |
1. 自然状态下的平等与社会状态下的不平等 | 第24-25页 |
2. 平等与自由 | 第25-26页 |
(二)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 第26-29页 |
1. 人类不平等产生的起点——自然状态 | 第26-27页 |
2. 人类社会状态的起源——文明社会 | 第27-28页 |
3. 人类不平等产生的根源——私有制 | 第28-29页 |
(三) 私有制与人类不平等的辩证发展 | 第29-32页 |
第四章 评析《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的平等思想 | 第32-39页 |
(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的学术价值 | 第32-35页 |
1. 辩证法思想的理论精华 | 第32-33页 |
2. 不平等思想的革命批判性 | 第33-34页 |
3.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适用性 | 第34-35页 |
(二)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的理论局限 | 第35-39页 |
1. 纯粹理性人格的立论基础 | 第35-36页 |
2. 历史唯心主义的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3. 实践形式主义的实现途径 | 第37-39页 |
第五章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的平等思想的超越—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 | 第39-44页 |
(一) 具体现实个人的立论基础 | 第39-40页 |
(二) 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转向 | 第40-42页 |
(三) 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平等 | 第42-44页 |
第六章 结语: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平等的思考 | 第44-51页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平等的实现 | 第44-46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 | 第46-48页 |
(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平等的实现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