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饲料安全 | 第8-9页 |
1.1.1 病原微生物与饲料安全 | 第8页 |
1.1.2 抗生素与饲料安全 | 第8页 |
1.1.3 绿色饲料添加剂与饲料安全 | 第8-9页 |
1.2 乳酸菌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2.1 乳酸菌的定义与分类 | 第9页 |
1.2.2 乳酸菌在动物养殖上的作用 | 第9-10页 |
1.3 乳酸菌素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3.1 乳酸菌素概述 | 第10-11页 |
1.3.2 乳酸菌素的分类 | 第11页 |
1.3.3 乳酸菌素的应用 | 第11-12页 |
1.4 立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2页 |
2.1 材料 | 第14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14页 |
2.1.2 主要试剂及材料 | 第14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14-15页 |
2.3 产乳酸菌素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15-17页 |
2.3.1 培养基制备 | 第15页 |
2.3.2 乳酸菌的筛选 | 第15页 |
2.3.3 产乳酸菌素乳酸菌的筛选 | 第15-16页 |
2.3.4 产乳酸菌素乳酸菌的复筛 | 第16页 |
2.3.5 产乳酸菌素且能够耐酸耐胆盐乳酸菌的筛选 | 第16页 |
2.3.6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鉴定 | 第16-17页 |
2.4 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 第17-18页 |
2.4.1 乳酸菌素效价分析 | 第17页 |
2.4.2 超滤 | 第17页 |
2.4.3 阴离子交换色谱 | 第17页 |
2.4.4 凝胶过滤色谱 | 第17-18页 |
2.4.5 半制备RP-HPLC | 第18页 |
2.4.6 LC-MS鉴定 | 第18页 |
2.4.7 合成验证 | 第18页 |
2.5 抑菌活性物质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8-22页 |
2.5.1 pH对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18页 |
2.5.2 温度对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18页 |
2.5.3 酶处理对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18-19页 |
2.5.4 抑菌活性物质的抑菌谱 | 第19页 |
2.5.5 抗菌活性测定 | 第19页 |
2.5.6 抑菌活性物质对益生菌的影响 | 第19页 |
2.5.7 抑菌活性物质的抗氧化能力 | 第19-21页 |
2.5.8 乳酸片球菌R16在豆粕中的应用 | 第21页 |
2.5.9 乳酸菌素R16在豆粕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2-39页 |
3.1 产乳酸菌素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22-27页 |
3.1.1 产乳酸菌素乳酸菌的筛选 | 第22页 |
3.1.2 产乳酸菌素乳酸菌的复筛 | 第22-23页 |
3.1.3 产乳酸菌素且能够耐酸耐胆盐耐高温乳酸菌的筛选 | 第23-24页 |
3.1.4 产乳酸菌素乳酸菌的鉴定 | 第24-26页 |
3.1.5 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26页 |
3.1.6 小结 | 第26-27页 |
3.2 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 第27-32页 |
3.2.1 超滤 | 第27页 |
3.2.2 阴离子交换色谱 | 第27-28页 |
3.2.3 凝胶过滤色谱 | 第28-29页 |
3.2.4 半制备RP-HPLC | 第29-30页 |
3.2.5 LC-MS | 第30-31页 |
3.2.6 合成验证 | 第31页 |
3.2.7 小结 | 第31-32页 |
3.3 乳酸菌素R16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2-39页 |
3.3.1 pH对乳酸菌素R16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2 温度对乳酸菌素R16的影响 | 第33页 |
3.3.3 酶处理对乳酸菌素R16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4 乳酸菌素R16的抑菌谱 | 第34页 |
3.3.5 乳酸菌素R16的最低抑菌浓度 | 第34-35页 |
3.3.6 乳酸菌素R16对益生菌的影响 | 第35页 |
3.3.7 乳酸菌素R16的抗氧化能力 | 第35-36页 |
3.3.8 乳酸片球菌R16及乳酸菌素R16在豆粕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3.3.9 小结 | 第37-39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