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有色金属论文

云南澜沧大黑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8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研究区概况及前人研究程度第13-18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工作进展及主要工作量第19-21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21-39页
    2.1 大地构造背景第21-22页
    2.2 区域地层第22-26页
        2.2.1 泥盆系第22-23页
        2.2.2 石炭系第23-25页
        2.2.3 二叠系第25-26页
        2.2.4 侏罗系-白垩系第26页
        2.2.5 第四系第26页
    2.3 区域构造第26-28页
    2.4 区域岩浆岩第28-29页
        2.4.1 侵入岩及岩脉第28-29页
        2.4.2 喷出岩第29页
    2.5 区域变质岩第29-30页
    2.6 区域矿产第30-33页
    2.7 区域地质演化第33-39页
第三章 矿区地质第39-59页
    3.1 地层第39-42页
    3.2 构造第42-44页
    3.3 岩浆岩第44-45页
    3.4 矿床特征第45-56页
        3.4.1 矿体(层)特征第45-52页
        3.4.2 矿石特征第52-56页
            3.4.2.1 矿石物质组成第53-54页
            3.4.2.2 矿石结构构造第54-56页
            3.4.2.3 矿物的生成顺序第56页
            3.4.2.4 矿石风(氧)化特征第56页
    3.5 矿床共(伴)生矿产第56页
    3.6 围岩蚀变第56-59页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第59-75页
    4.1 围岩、矿石化学成分第59-60页
    4.2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第60-66页
        4.2.1 硫同位素特征及其示踪意义第60-61页
        4.2.2 铅同位素特征及其示踪意义第61-65页
        4.2.3 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示踪意义第65-66页
    4.3 微量和稀土元素第66-75页
        4.3.1 矿石矿物微量元素示踪及其意义第66-72页
        4.3.2 矿石矿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72-75页
第五章 矿床成因探讨第75-79页
    5.1 成矿物质与流体来源分析第75页
    5.2 矿床成因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第75-77页
    5.3 找矿标志第77-79页
第六章 结论第79-81页
致谢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硐室型采场快速排烟除尘通风方法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我国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