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一般概述 | 第11-18页 |
(一) 个人信息的含义 | 第11-13页 |
(二) 个人信息的基本特征 | 第13-15页 |
1. 个人信息主体为自然人 | 第13页 |
2. 个人信息具有可辨认性 | 第13-14页 |
3. 个人信息具有价值性 | 第14页 |
4. 个人信息具有不断变化与传递的保留性 | 第14页 |
5. 个人信息的易受侵害性 | 第14-15页 |
(三)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 第15-18页 |
1. 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15-16页 |
2. 促进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 第16页 |
3. 维护个人隐私与合法权益的需要 | 第16-17页 |
4. 促使个人信息流通顺畅的需要 | 第17-18页 |
二、网络环境下我国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现状与问题 | 第18-28页 |
(一) 网络环境下侵犯个人信息的特点与危害性 | 第18-20页 |
1. 网络环境下侵犯个人信息的特点 | 第18-19页 |
2.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被侵权的危害性 | 第19-20页 |
(二) 我国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 | 第20-23页 |
1. 宪法层面 | 第21页 |
2. 法律与行政法规层面 | 第21-22页 |
3. 互联网专门立法层面 | 第22-23页 |
(三) 我国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1. 未颁布《个人信息保护法》且法律保护体系缺乏完整性 | 第23-24页 |
2. 法律救济机制不够完善 | 第24-25页 |
3. 对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约束不力 | 第25页 |
4. 互联网行业缺乏自律监管 | 第25-26页 |
5. 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意识淡薄 | 第26-28页 |
三、境外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立法与借鉴 | 第28-33页 |
(一) 美国的立法 | 第28-29页 |
(二) 德国的立法 | 第29页 |
(三) 日本的立法 | 第29-30页 |
(四) 台湾及香港地区的立法 | 第30-31页 |
1. 台湾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 第30页 |
2. 我国香港地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 第30-31页 |
(五) 启示与借鉴 | 第31-33页 |
四、完善网络环境下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建议 | 第33-41页 |
(一) 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3-34页 |
1. 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 | 第33页 |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3-34页 |
(二)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救济机制 | 第34-36页 |
(三) 加强执法力度并设立第三方监管组织 | 第36-37页 |
(四) 强化互联网行业组织自律监管 | 第37-38页 |
(五) 强化法制教育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