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6-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 (一) 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 | 第12-13页 | 
| (二) 复发性流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3页 | 
| (三) 焦虑抑郁情绪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 第13-14页 | 
| 1. 心理因素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 第13-14页 | 
| 2. 焦虑情绪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 第14页 | 
| 3. 抑郁情绪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 第14页 | 
| (四) 复发性流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 | 第14-15页 | 
| 1. 现代医学的心理干预方式 | 第14-15页 | 
| 2. 中医情志护理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 | 第15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6-22页 | 
|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 (一)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二)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 1、病例来源 | 第16页 | 
| 2、病例选择 | 第16-17页 | 
| (三) 抽样与分组 | 第17页 | 
| 1、抽样 | 第17页 | 
| 2、分组 | 第17页 | 
| (四) 临床资料 | 第17页 | 
| (五)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1. 对照组:常规护理 | 第17页 | 
| 2. 观察组:常规护理+耳穴贴压 | 第17-19页 | 
| (六) 观察指标 | 第19-20页 | 
| 1、生物学指标 | 第19页 | 
| 2、临床评价指标 | 第19页 | 
| 3、评价时间 | 第19-20页 | 
| 4、疗效性指标 | 第20页 | 
| 5、安全性指标 | 第20页 | 
| (七) 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办法 | 第20页 | 
| 1、感觉异常 | 第20页 | 
| 2、皮肤破损和感染 | 第20页 | 
| (八) 质量控制 | 第20-21页 | 
| (九) 统计分析 | 第21页 | 
| (十) 科研伦理 | 第21-22页 | 
| 第三部分 结果 | 第22-27页 | 
| 一、干预前一般资料分析 | 第22-23页 | 
| (一) 年龄、流产次数、结婚年限、文化程度 | 第22页 | 
| (二) 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 | 第22-23页 | 
| (三) 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分级程度比较 | 第23页 | 
| (四) 两组干预前CD~(4+)/CD~(8+)、NK细胞比较 | 第23页 | 
| 二、干预后效果对比 | 第23-26页 | 
| (一) 观察组 | 第24-25页 | 
| (二) 对照组 | 第25页 | 
| (三) 干预后SAS、SDS改善值相当 | 第25-26页 | 
| 三、安全性分析 | 第26-27页 |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27-33页 | 
| 一、结果分析 | 第27页 | 
| (一) 一般资料分析 | 第27页 | 
| (二) 疗效分析 | 第27页 | 
| 1. 耳穴贴压对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分析 | 第27页 | 
| 2. 耳穴贴压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干预效果分析 | 第27页 | 
| 3. 焦虑抑郁的改善值对比 | 第27页 | 
| 二、讨论 | 第27-31页 | 
| (一) 耳穴贴压改善焦虑抑郁的机理 | 第27-31页 | 
| 1. 耳穴贴压的起源 | 第27页 | 
| 2. 耳穴贴压改善焦虑抑郁的机理 | 第27-29页 | 
| 3. 耳穴选穴依据 | 第29页 | 
| 4. 耳穴贴压操作方法的解析 | 第29-31页 | 
| (二) 耳穴贴压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第31页 | 
| 三、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 第31页 | 
| 四、不足与展望 | 第31-33页 | 
| 结论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 附表 | 第37-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文献综述 | 第45-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