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世界各国艺术概况论文--中国艺术论文--艺术史、艺术思想史论文

特殊时期的美术创作--陕西省美术创作组“秦文美”现象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4页
    1、论题选择的意义第10-11页
    2、当前该论题研究的现状第11-12页
    3、本文研究的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秦文美”诞生的背景第14-20页
    第一节.新 1949-1969年新中国美术指导思想的发展现状第14-16页
    第二节.文革美术标准和要求的出现第16-20页
第二章.美术创作组的成立第20-43页
    第一节.美术创作组的成立第20-24页
        1、“秦文美”来源-延安美术创作组的出现第20-22页
        2、延安美术创作组的构建分析第22-24页
        3、延安创作组队伍的构成中的时代性探索第24页
    第二节.“秦文美”的形成和发展-延安时期第24-43页
        1、创作内容的形成与创作经历第25-28页
        2、延安时期作品完成情况第28-40页
            2.1 创作组延安时期作品分析第29-40页
                《吴起镇会师》第29-30页
                《八一五之夜》第30-33页
                《毛主席在大生产运动中》第33-34页
                《讲话》第34-36页
                《东渡》第36-38页
                《毛主席在南泥湾》第38-39页
                其他素描作品和稿子第39-40页
        3、延安时期的重要价值第40-43页
第三章.“秦文美”现象的最终呈现第43-80页
    第一节.“秦文美”的发展转折-----1971年回到西安第43-51页
        1、对1971年创作组西安经历的发掘第43-46页
        2、“秦文美”的成熟阶段—1971-1972年西安时期第46-51页
            2.1、西安阶段创作过程的探索第48-50页
            2.2、1972年全国美展中的“秦文美”--最终的形成第50-51页
    第二节.“秦文美”成果阶段作品分析第51-75页
        1、油画作品分析第52-66页
            《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第52-57页
            《铜墙铁壁》第57-60页
            《一切为了前线》第60-61页
            《在毛主席身边成长》第61-63页
            《八一五之夜》和《毛主席在大生产运动中》第63-64页
            《向毛主席汇报》第64-65页
            秦文美时期的其他油画作品第65-66页
        2、国画作品分析第66-75页
            《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第66-68页
            《延安新春》第68-71页
            《枣园来了秧歌队》第71-73页
            《幸福渠》第73-75页
    第三节.1972年美展上的“秦文美”和之后的影响第75-80页
第四章.对“秦文美”现象历史本源的研究第80-98页
    第一节.苏联美术的直接影响第80-84页
    第二节.世界艺术史中革命绘画题材的共性第84-90页
        1、18世纪新古典主义和“革命”的共性渊源第84-87页
        2、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对“革命”艺术的影响第87-90页
    第三节.新中国革命美术和“秦文美”发展的关系第90-98页
        1、中国革命延安时期美术创作和“鲁艺”精神的影响第91-92页
        2、中国革命题材人物造型的传承渊源第92-98页
第五章.对“秦文美”的美学思想来源的考证第98-116页
    第一节.古典主义典型论和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美学第98-103页
        1、典型论中的论述第98-99页
        2、典型论的美学发展:俄国19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理论第99-101页
        3、典型论的发展----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思想第101-103页
    第二节.在典型论之下的俄罗斯“巡回画派”作品和他们的影响第103-108页
        1、巡回展览画派的概述第104-106页
        2、对巡回画派中的典型性的论述第106-108页
    第三节.典型论与“秦文美”从“根”到“源”的叙述第108-116页
        1、从典型论到中国文艺理论第108-110页
        2、文革时期的美术观点的由来-----典型论的作用第110-113页
        3、“秦文美”与典型论第113-116页
第六章.“秦文美”现象的艺术特点研究第116-132页
    第一节.“秦文美”中的集体创作特点第116-119页
        1、集体创作的综述第116-117页
        2、“秦文美”中的集体创作的关系第117-119页
    第二节.特殊的创作经历第119-122页
        1、“秦文美”现象形成的特殊性第120-122页
        2、创作组中集体和个人的融洽关系第122页
    第三节.中国革命精神的本质延续第122-125页
    第四节.“秦文美”作品中异于文革的成分第125-132页
        1、特殊时期下艺术家对艺术本质的追求第125-127页
        2、“秦文美”现象中的生活化特点分析第127-129页
        3、蔡亮对“秦文美”艺术精神的重要作用第129-132页
第七章.对秦文美的现代解读第132-138页
    第一节:时代价值---特殊时期造就的独特艺术语言第132-135页
    第二节:特殊时期有良心的艺术家们的艺术合唱第135-138页
结语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2页
“秦文美”作品图录第142-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德当代海报视觉文化比较研究
下一篇:赵望云绘画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