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 | 第9-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生物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12-19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2.1.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2页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2-13页 |
2.1.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3-14页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2.2.2 生物制造产业的特征 | 第14-15页 |
2.2.3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经验借鉴 | 第15-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吉林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 第19-25页 |
3.1 吉林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 第19-22页 |
3.1.1 资源环境 | 第19-20页 |
3.1.2 产业基础与发展 | 第20页 |
3.1.3 技术水平 | 第20-21页 |
3.1.4 企业项目 | 第21-22页 |
3.1.5 农用生物制品 | 第22页 |
3.1.6 政府政策 | 第22页 |
3.2 吉林省生物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3.2.1 技术水平落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 第22-23页 |
3.2.2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 第23-24页 |
3.2.3 缺乏有效的产业规划与指导 | 第24页 |
3.2.4 人才流失问题 | 第24-25页 |
4 生物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5-38页 |
4.1 评价设计思路 | 第25页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28页 |
4.2.1 构建的原则 | 第25-26页 |
4.2.2 构建的指标体系 | 第26-28页 |
4.3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28-37页 |
4.3.1 模型的构建 | 第28页 |
4.3.2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势 | 第28-29页 |
4.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9-36页 |
4.3.4 综合评价方法的步骤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吉林省生物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38-41页 |
5.1 吉林省生物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38-41页 |
5.1.1 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 第38-39页 |
5.1.2 评价结果 | 第39-41页 |
6 建议及结论 | 第41-44页 |
6.1 对生物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1-42页 |
6.1.1 完善扶持政策措施 | 第41页 |
6.1.2 加强交流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 | 第41-42页 |
6.1.3 加强产学研协作 | 第42页 |
6.1.4 加大投入力度 | 第42页 |
6.2 结论 | 第42-43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