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2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1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2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简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公共池塘资源理论 | 第18-26页 |
2.1 公共池塘资源问题 | 第18-21页 |
2.1.1 公共池塘资源的属性 | 第18-19页 |
2.1.2 公共池塘资源的行为主体 | 第19页 |
2.1.3 公共池塘资源可持续的条件 | 第19-20页 |
2.1.4 公共池塘资源问题的产生 | 第20-21页 |
2.2 公共池塘资源自治之道 | 第21-23页 |
2.2.1 自治的前提 | 第21-22页 |
2.2.2 自治制度可持续的八大设计原则 | 第22-23页 |
2.3 公共池塘资源自治制度的启示 | 第23-26页 |
2.3.1 自治过程是社会资本积累的过程 | 第23-25页 |
2.3.2 促进型政治体制有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 | 第25-26页 |
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 | 第26-41页 |
3.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公共池塘资源属性 | 第26页 |
3.1.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系统的共享性 | 第26页 |
3.1.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单位的可分性 | 第26页 |
3.2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的“占用-供应”制度分析 | 第26-36页 |
3.2.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系统中的行为主体 | 第26-27页 |
3.2.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可持续的条件 | 第27页 |
3.2.3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的“占用-供应”的形式 | 第27-29页 |
3.2.4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的“占用-供应”流量分析 | 第29-36页 |
3.3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占用-供应”失衡的原因分析 | 第36-41页 |
3.3.1 服务占用者层面 | 第36页 |
3.3.2 制度供应者层面 | 第36-37页 |
3.3.3 服务生产者层面 | 第37-39页 |
3.3.4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占用-供应”失衡的多阶困境 | 第39-41页 |
4 国内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经验 | 第41-50页 |
4.1 美国:马萨诸塞州“村庄自治”模式 | 第41-44页 |
4.1.1 服务占用层面 | 第41页 |
4.1.2 制度供应层面 | 第41-43页 |
4.1.3 服务生产层面 | 第43-44页 |
4.2 中国:宁波海曙区“文体自治”项目 | 第44-46页 |
4.2.1 服务占用层面 | 第44页 |
4.2.2 制度供应层面 | 第44-45页 |
4.2.3 服务生产层面 | 第45-46页 |
4.3 两个养老项目的可持续性分析 | 第46-48页 |
4.4 国内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自治模式的启示 | 第48-50页 |
4.4.1 倡导社会参与的自组织文化 | 第48-49页 |
4.4.2 网络服务平台的孵化器作用 | 第49页 |
4.4.3 老年人治理才干的重视与挖掘 | 第49页 |
4.4.4 社会工作者的科学介入 | 第49页 |
4.4.5 促进型政治体制的肯定与支持 | 第49-50页 |
5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自治之道 | 第50-60页 |
5.1 服务占用者层面 | 第50-52页 |
5.1.1 自觉了解和培养公民意识 | 第50页 |
5.1.2 辩证传承与发扬养老文化 | 第50-51页 |
5.1.3 主动体验志愿服务活动 | 第51-52页 |
5.2 制度供应者层面 | 第52-57页 |
5.2.1 宏观:促进型政府建设 | 第52页 |
5.2.2 中观:自治组织的自我完善 | 第52-53页 |
5.2.3 微观:探索社工介入式老年人自治模式 | 第53-57页 |
5.3 服务生产者层面 | 第57-60页 |
5.3.1 企业创新养老服务供应平台 | 第57页 |
5.3.2 社会组织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 第57-58页 |
5.3.3 基于多元主体合作,有效整合养老服务资源 | 第58-60页 |
6 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