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9-2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1.1.1 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 | 第19-2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3-2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7-2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9-49页 |
2.1 出口复杂度相关研究 | 第29-36页 |
2.1.1 出口复杂度的测度方法 | 第29-32页 |
2.1.2 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因素 | 第32-36页 |
2.2 信息化相关研究 | 第36-47页 |
2.2.1 信息化水平的测度方法 | 第36-40页 |
2.2.2 信息化与生产率 | 第40-42页 |
2.2.3 信息化与创新 | 第42-47页 |
2.3 信息化与出口复杂度 | 第47页 |
2.4 小结 | 第47-49页 |
3 信息化发展的国际比较分析 | 第49-64页 |
3.1 信息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 第49-55页 |
3.1.1 各国信息化水平发展现状 | 第49-50页 |
3.1.2 主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比较 | 第50-52页 |
3.1.3 信息化水平主要细分指标的地区比较 | 第52-55页 |
3.2 美日德中四国信息化战略与政策 | 第55-61页 |
3.2.1 美国 | 第55-56页 |
3.2.2 日本 | 第56-58页 |
3.2.3 德国 | 第58页 |
3.2.4 中国 | 第58-61页 |
3.3 信息化发展国际比较对中国的启示 | 第61-62页 |
3.4 小结 | 第62-64页 |
4 制造业出口和出口复杂度的国际比较 | 第64-91页 |
4.1 制造业出口发展现状比较 | 第64-71页 |
4.1.1 各国制造业出口状况 | 第64-68页 |
4.1.2 各国制造业净出口状况 | 第68-71页 |
4.2 各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比较 | 第71-75页 |
4.2.1 各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指标状况 | 第71-74页 |
4.2.2 各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附加值率状况 | 第74-75页 |
4.3 各国不同复杂度制造业出口发展现状比较 | 第75-81页 |
4.3.1 世界高复杂度制造业出口的各国份额状况 | 第75-76页 |
4.3.2 高复杂度制造业占本国制造业出口比重状况 | 第76-77页 |
4.3.3 不同复杂度制造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状况 | 第77-81页 |
4.4 中国制造业分行业出口发展现状及国际地位 | 第81-87页 |
4.4.1 不同复杂度行业占制造业出口份额状况 | 第81-82页 |
4.4.2 分行业出口基本状况 | 第82-85页 |
4.4.3 分行业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状况 | 第85-87页 |
4.5 国家出口复杂度与信息化水平的相关性 | 第87-88页 |
4.6 小结 | 第88-91页 |
5 信息化提升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机理与路径分析 | 第91-111页 |
5.1 作用机理 | 第91-93页 |
5.2 路径一: 信息成本节约效应 | 第93-100页 |
5.2.1 逻辑分析 | 第93-96页 |
5.2.2 模型分析 | 第96-100页 |
5.3 路径二: 技术创新促进效应 | 第100-109页 |
5.3.1 逻辑分析 | 第100-104页 |
5.3.2 模型分析 | 第104-109页 |
5.4 小结 | 第109-111页 |
6 信息化提升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实证分析 | 第111-135页 |
6.1 模型、变量与数据 | 第111-115页 |
6.2 不同复杂度制造业信息密集度差异的实证 | 第115-117页 |
6.3 信息化对制造业出口和出口复杂度影响的实证 | 第117-123页 |
6.3.1 实证结果 | 第117-119页 |
6.3.2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问题 | 第119-123页 |
6.4 信息化影响出口复杂度路径的实证 | 第123-133页 |
6.4.1 实证结果 | 第123-129页 |
6.4.2 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 | 第129-133页 |
6.5 小结 | 第133-135页 |
7 信息化提升中国高复杂制造业竞争力案例分析:以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和小米手机为例 | 第135-157页 |
7.1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现状 | 第135-140页 |
7.1.1 世界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规模 | 第135-136页 |
7.1.2 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商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 第136-139页 |
7.1.3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的特征 | 第139-140页 |
7.2 典型企业研究:小米科技的"互联网思维" | 第140-149页 |
7.2.1 小米科技的发展现状 | 第140-142页 |
7.2.2 小米科技利用互联网的方式与收益 | 第142-149页 |
7.3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崛起:从国内竞争力到国际竞争力 | 第149-153页 |
7.3.1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国际竞争力演变 | 第149-152页 |
7.3.2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国际竞争力增强原因分析 | 第152-153页 |
7.4 中国制造业利用"互联网+"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 第153-155页 |
7.5 小结 | 第155-157页 |
8 结论、政策启示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57-164页 |
8.1 结论 | 第157-160页 |
8.1.1 理论分析结论 | 第157-158页 |
8.1.2 实证分析结论 | 第158-159页 |
8.1.3 案例分析结论 | 第159-160页 |
8.2 政策启示 | 第160-162页 |
8.3 本文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 第162-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77页 |
附录 | 第177-18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