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古代山水诗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蕴涵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山水诗的界定、源流及发展 | 第11-17页 |
(一) 山水诗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 山水诗的源流及发展 | 第12-17页 |
1、《诗经》、《楚辞》、汉赋中的山水景物 | 第13-15页 |
2、《观沧海》中生动饱满、气象壮阔的山水景物 | 第15-17页 |
二、桂林古代山水诗的形式特征 | 第17-21页 |
(一) 诗中景物描写的色彩表现 | 第17-19页 |
(二) 诗中景物描写的创作手法 | 第19-21页 |
三、桂林古代山水诗的文化底蕴 | 第21-30页 |
(一) 儒家文化的熏陶 | 第21-24页 |
(二) 道家文化的浸濡 | 第24-26页 |
(三) 佛宗文化的融合 | 第26-30页 |
四、桂林古代山水诗中的意境美 | 第30-37页 |
(一) 清新 | 第31-33页 |
(二) 平淡 | 第33-37页 |
五、桂林古代山水诗的审美价值 | 第37-46页 |
(一) 自然景色的再现及其价值 | 第37-40页 |
(二) 人生意趣的表现及其价值 | 第40-42页 |
(三) 理想境界的营构及其价值 | 第42-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