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各国卫生保健事业概况论文

“去机构化”与现代瑞典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研究问题第13页
    三、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一) 理论意义第13-14页
        (二) 实践意义第14页
        (三) 政策意义第14页
    四、概念界定第14-15页
        (一) 精神卫生和精神障碍第14-15页
        (二) 精神卫生服务第15页
        (三) 去机构化第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22页
    一、精神卫生服务"去机构化"改革的研究回顾第16-18页
        (一) 境外有关精神卫生"去机构化"改革的研究回顾第16-17页
        (二) 国内对精神卫生服务"去机构化"改革的研究第17-18页
    二、瑞典精神卫生服务的研究回顾第18-19页
    三、中国精神卫生服务的研究回顾第19-20页
    四、简要评述第20-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22-27页
    一、理论基础第22-23页
    二、研究方法第23-24页
        (一) 文献研究第23-24页
        (二) 个案研究第24页
    三、研究设计第24-26页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24-25页
        (二) 资料收集方法第25页
        (三)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第25-26页
    四、伦理和道德说明第26页
    五、研究框架第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四章 瑞典精神卫生服务的"去机构化"改革第27-36页
    一、"去机构化"改革的过程第27-29页
        (一) 第一阶段:以"去院舍化"为主的改革第27-28页
        (二) 第二阶段: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第28-29页
    二、去机构化改革的精神内核第29-34页
        (一) 去污名第30-31页
        (二) 增权第31-32页
        (三) 正常化生活:社会融入第32-34页
    三、瑞典精神卫生服务去机构化改革的特点第34-35页
        (一) 责任主体的去中心化第34页
        (二) 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第34-35页
        (三) 发展迅速,改革彻底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瑞典现代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第36-47页
    一、政策法规体系第36-37页
    二、瑞典现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第37-38页
    三、现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模式第38-45页
        (一) 消除污名,促进精神障碍群体的社会融入第38-40页
        (二) 提供多样化服务,促进精神障碍群体的全面发展第40-42页
        (三) 国家立法支持,地方享有充分自主权第42-43页
        (四) 依托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强调多部门合作第43-44页
        (五) 遵循市场机制,尊重服务使用者的个人选择第44-45页
        (六) 政府监督和支持,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第45页
    四、瑞典现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不足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六章 我国精神卫生服务现状及瑞典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第47-52页
    一、我国精神卫生服务现状第47-49页
        (一) 污名和社会融入现状第47页
        (二) 政策现状和实践现状第47-49页
    二、瑞典模式对中国的启示第49-51页
        (一)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促进精神障碍群体的社会融入第49页
        (二) 国家立法监督支持,给予省市充分自主权第49-50页
        (三) 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精神卫生服务多样化第50页
        (四) 引入市场机制,尊重精神障碍者的自主选择第50-51页
        (五) 培育社会组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第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反思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4页
附录第64-68页
    附录1: 访谈提纲第64-66页
    附录2: 访谈提纲(译文)第66-67页
    附录3: 访谈对象编码第67-68页
致谢第68-7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疗保险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下一篇: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社会支持研究--以安徽省淮北市X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