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5页 |
1.1 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 第16-17页 |
1.2 威海区域概况 | 第17-19页 |
1.2.1 威海地区地理状况 | 第17-18页 |
1.2.2 威海地区植被特征 | 第18-19页 |
1.2.3 威海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历史 | 第19页 |
1.3 药用植物资源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第19-21页 |
1.3.1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状况不清 | 第20页 |
1.3.2 药用植物的鉴定困难 | 第20-21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1-23页 |
1.4.1 利用初级估算模型调查重点药用植物资源量 | 第21-22页 |
1.4.2 利用显微鉴定技术对重点药用植物和当地常见药材进行鉴定 | 第22页 |
1.4.3 威海地区重点栽培药用植物现状调查 | 第22-23页 |
1.5 本文创新点及意义 | 第23-24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威海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的研究 | 第25-43页 |
2.1 调查流程 | 第25-30页 |
2.1.1 调查设备 | 第25-26页 |
2.1.2 野外调查 | 第26-28页 |
2.1.3 分析数据 | 第28-30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0-43页 |
2.2.1 荣成地区蕴藏量 | 第30-32页 |
2.2.2 文登地区蕴藏量 | 第32-34页 |
2.2.3 荣成地区与文登地区单位面积蕴藏量比较 | 第34-35页 |
2.2.4 威海地区蕴藏量汇总分析 | 第35-36页 |
2.2.5 威海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分析 | 第36-37页 |
2.2.6 蕴藏量与频度等变量相关性低 | 第37-38页 |
2.2.7 蕴藏量可指导威海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采收 | 第38-40页 |
2.2.8 蕴藏量可估算药用植物的经济价值 | 第40-41页 |
2.2.9 不足与展望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威海易混淆药用植物的显微鉴定 | 第43-67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44-50页 |
3.1.1 仪器与试剂 | 第44页 |
3.1.2 实验材料 | 第44-47页 |
3.1.3 实验过程 | 第47-50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50-64页 |
3.2.1 沙参-桔梗组(Sect.Adenophora-Platycodon) | 第50-56页 |
3.2.2 防风-藁本-拐芹组(Sect. Saposhnikovia-Ligusticum-Angelica) | 第56-59页 |
3.2.3 蓼组(Sect. Polygonum) | 第59-60页 |
3.2.4 大戟组(Sect.Euphorbia) | 第60-62页 |
3.2.5 菝葜组(Sect. Smilax) | 第62-64页 |
3.3 讨论 | 第64-67页 |
第四章 威海地区重点药用植物栽培现状 | 第67-74页 |
4.1 西洋参是威海地区的主要栽培药用植物 | 第67-68页 |
4.2 西洋参在威海地区种植规模大的原因 | 第68-71页 |
4.2.1 西洋参适宜在威海地区生长 | 第68-69页 |
4.2.2 西洋参增收明显 | 第69-71页 |
4.3 西洋参后续发展面临问题 | 第71-72页 |
4.3.1 西洋参重茬问题严重 | 第71页 |
4.3.2 西洋参产品价值未完全挖掘 | 第71-72页 |
4.4 威海地区其他栽培药用植物 | 第72-73页 |
4.4.1 威海地区其他栽培药用植物发展现状 | 第72页 |
4.4.2 威海地区其它栽培药用植物发展面临问题 | 第72-73页 |
4.5 威海地区栽培药用植物发展建议 | 第73-74页 |
4.5.1 加大科研力量并发展种植技术 | 第73页 |
4.5.2 丰富威海地区栽培药用植物多样性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7页 |
5.1 本文小结 | 第74-75页 |
5.2 研究结果的应用 | 第75页 |
5.3 展望 | 第75-77页 |
附录Ⅰ | 第77-82页 |
附录Ⅱ | 第82-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9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