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彩色墨粉简介 | 第10页 |
1.1.2 彩色墨粉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 乳液聚合技术及其应用简介 | 第11-12页 |
1.3 有机颜料包覆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1.3.1 颜料的定义和分类 | 第13页 |
1.3.2 相分离法包覆颜料 | 第13-14页 |
1.3.3 沉淀聚合法包覆颜料 | 第14-15页 |
1.3.4 细乳液聚合法包覆颜料 | 第15-18页 |
1.3.5 原位聚合法包覆颜料 | 第18-19页 |
1.3.6 活性聚合物法包覆颜料 | 第19-20页 |
1.3.7 小结 | 第20页 |
1.4 纳米乳液的稳定及凝聚机理 | 第20-21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丙树脂包覆PB15:3复合粒子 | 第23-34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3-24页 |
2.2 实验过程 | 第24-26页 |
2.2.1 单体与引发剂的提纯 | 第24-25页 |
2.2.2 苯丙树脂包覆PB15:3复合粒子的制备 | 第25页 |
2.2.3 测试表征 | 第25-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3页 |
2.3.1 乳化剂用量对复合粒子形貌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2 球磨时间对复合粒子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3 复合粒子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页 |
2.3.4 复合粒子热失重分析 | 第29-30页 |
2.3.5 复合粒子颜色性能表征 | 第30-32页 |
2.3.6 XRD分析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丙树脂包覆聚乙烯蜡复合粒子 | 第34-40页 |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4-35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35-36页 |
3.2.1 苯丙树脂包覆聚乙烯蜡复合粒子的制备 | 第35页 |
3.2.2 测试表征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39页 |
3.3.1 包覆效果定性表征 | 第36-37页 |
3.3.2 红外光谱定性表征 | 第37-38页 |
3.3.3 不同乳化剂用量对复合粒子粒径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丙树脂包覆PY17及CCA多元复合粒子 | 第40-53页 |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0-41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41-43页 |
4.2.1 多元复合粒子的制备 | 第41-42页 |
4.2.2 测试表征 | 第42-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4.3.1 复合粒子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4.3.2 复合粒子热重分析 | 第44-45页 |
4.3.3 PY17及CCA用量对复合粒子形貌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4 乳化剂用量对复合粒子形貌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5 乳液离心稳定性表征 | 第48-49页 |
4.3.6 乳液温度稳定性表征 | 第49-50页 |
4.3.7 乳液电解质稳定性表征 | 第50页 |
4.3.8 复合粒子颜色性能表征 | 第50-51页 |
4.3.9 复合粒子的抗紫外老化性能表征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不同电性纳米乳胶粒子的异相凝聚复合 | 第53-66页 |
5.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53-54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54-59页 |
5.2.1 不同电性纳米乳胶粒子的制备 | 第54-55页 |
5.2.2 不同电性纳米乳胶粒子的异相凝聚 | 第55-59页 |
5.2.3 测试表征 | 第59页 |
5.3 凝聚过程工艺参数讨论 | 第59-65页 |
5.3.1 搅拌速率对凝聚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5.3.2 固结温度对凝聚效果的影响 | 第61-62页 |
5.3.3 固结时间对凝聚效果的影响 | 第62-63页 |
5.3.4 熟化温度对凝聚效果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5 升温速率对凝聚效果的影响 | 第64页 |
5.3.6 熟化时间对凝聚效果的影响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