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声学工程论文--振动、噪声及其控制论文

基于传声器阵列的旋转声源识别方法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1.1 旋转声源识别的背景及意义第15页
    1.2 旋转声源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用于旋转声源识别的波束形成技术第16-17页
        1.2.2 用于旋转声源识别的反技术第17-19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自由场中旋转单极子声源识别第21-37页
    2.1 旋转所致多普勒效应分析第21-24页
        2.1.1 自由场中旋转单极子的Green函数和辐射声压第21-23页
        2.1.2 多普勒效应分析第23-24页
    2.2 基于旋转框架技术的多普勒效应消除第24-27页
        2.2.1 旋转框架技术理论第24-25页
        2.2.2 旋转框架下的声压计算第25-27页
    2.3 消除多普勒效应后的单极子声源识别算法第27-29页
    2.4 数值仿真第29-32页
    2.5 实验验证第32-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自由场中旋转偶极子声源识别第37-59页
    3.1 周向偶极子Green函数的推导及旋转框架下声场传递关系的构建第37-40页
        3.1.1 周向偶极子Green函数的推导第37-38页
        3.1.2 旋转框架下周向偶极子声场传递关系的构建第38-40页
    3.2 轴向偶极子Green函数的推导及旋转框架下声场传递关系的构建第40-42页
        3.2.1 轴向偶极子Green的推导第40-41页
        3.2.2 旋转框架下轴向偶极子声场传递关系的构建第41-42页
    3.3 旋转模态截断效应分析第42-45页
    3.4 消除多普勒效应后的偶极子声源识别算法第45-47页
        3.4.1 高频偶极子的波束形成技术识别方法第45-46页
        3.4.2 低频偶极子的反技术识别方法第46-47页
    3.5 数值仿真第47-52页
        3.5.1 识别旋转周向偶极子声源第49-51页
        3.5.2 识别旋转轴向偶极子声源第51-52页
    3.6 实验验证第52-56页
    3.7 本章小结第56-59页
第四章 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的管道内旋转声源识别第59-69页
    4.1 管道内旋转声源辐射声场特性分析第59-62页
    4.2 管道内旋转声源的多普勒效应消除第62-64页
    4.3 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的旋转声源识别第64-65页
    4.4 数值仿真第65-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插电式双模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数控机床电主轴故障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