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1.2.3 外生与内生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 | 第16-18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2 内生金融与外生金融的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第3章 农村金融供需不匹配分析 | 第25-44页 |
3.1 中国农村金融供需的现状 | 第25-34页 |
3.1.1 外生性供给下的政府金融供给力度较大,但效率不高 | 第25-27页 |
3.1.2 农村金融服务与产品的供给不足 | 第27-31页 |
3.1.3 内生性农村金融需求旺盛 | 第31-34页 |
3.2 农村金融供需不匹配的原因分析 | 第34-42页 |
3.2.1 正规机构网点覆盖不足 | 第35-36页 |
3.2.2 资金投向非农化严重 | 第36-38页 |
3.2.3 非正规金融发展滞后 | 第38-39页 |
3.2.4 农户获取金融资源艰难 | 第39-42页 |
3.3 内生需求与外生供给不匹配带来的后果 | 第42-44页 |
3.3.1 农村金融效率不高 | 第42-43页 |
3.3.2 农村金融资源错配 | 第43-44页 |
第4章 “互联网+产业链”内生金融发展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44-54页 |
4.1 “产业链+互联网”内生金融发展的背景 | 第44-45页 |
4.2 “互联网+产业链”内生金融发展的案例 | 第45-50页 |
4.2.1 土流网/湖南土流信息有限公司 | 第45-46页 |
4.2.2 诺普信/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第46-47页 |
4.2.3 大北农/大北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第47-49页 |
4.2.4 新希望/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 | 第49-50页 |
4.3 “互联网+产业链”内生金融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 | 第50-52页 |
4.4 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促进中国农村金融供需匹配的对策建议 | 第54-63页 |
5.1 构筑功能性的农村金融政策 | 第54-55页 |
5.2 发挥好内生金融和外生金融的协同作用 | 第55-56页 |
5.3 根据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内生金融形式 | 第56-59页 |
5.4 提升农村金融水平 | 第59-60页 |
5.5 强化内生金融供给促进农村金融供需匹配的实践 | 第60-61页 |
5.6 充分运用农村金融载体 | 第61-63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