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摘要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60页 |
1.1 空间辐射环境概述 | 第13-15页 |
1.1.1 银河宇宙射线 | 第13-14页 |
1.1.2 太阳高能粒子 | 第14页 |
1.1.3 地磁场俘获带 | 第14页 |
1.1.4 次级粒子的产生 | 第14-15页 |
1.2 空间飞行中航天员接受到的空间辐射 | 第15-22页 |
1.2.1 近地轨道飞行中航天员的空间辐射剂量 | 第15-18页 |
1.2.2 深空飞行中航天员的空间辐射剂量 | 第18-19页 |
1.2.3 不同厚度防护材料下航天员的空间辐射剂量 | 第19-22页 |
1.3 空间辐射引起的健康风险 | 第22-24页 |
1.4 空间辐射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24-34页 |
1.4.1 空间辐射风险评估方法 | 第24-29页 |
1.4.2 低剂量和低剂量率空间辐射风险 | 第29-32页 |
1.4.3 传统空间辐射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 | 第32-34页 |
1.5 辐射生物物理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34-50页 |
1.5.1 基于Poisson分布的靶模型 | 第34-37页 |
1.5.2 线性平方模型 | 第37-42页 |
1.5.3 动力学模型 | 第42-46页 |
1.5.4 径迹结构模型 | 第46-47页 |
1.5.5 局部效应模型 | 第47-50页 |
1.5.6 其它模型 | 第50页 |
1.6 辐射生物学损伤标志物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50-55页 |
1.6.1 低剂量辐射生物标志物 | 第51-52页 |
1.6.2 空间辐射生物标志物 | 第52-54页 |
1.6.3 空间辐射生物标志物挖掘技术 | 第54-55页 |
1.7 空间辐射风险评估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55-56页 |
1.7.1 空间辐射品质因子或风险截面预测的问题 | 第55-56页 |
1.7.2 低剂量低剂量率下辐射风险预测的问题 | 第56页 |
1.7.3 空间环境诱导的生物标志物挖掘的问题 | 第56页 |
1.8 课题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56-60页 |
1.8.1 课题意义 | 第56-57页 |
1.8.2 研究内容 | 第57-58页 |
1.8.3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58-60页 |
第2章 基于两阶段随机辐射损伤过程的高斯靶效应模型及其应用 | 第60-77页 |
2.1 引言 | 第60-61页 |
2.2 理论模型及推导 | 第61-63页 |
2.3 模型比较分析 | 第63-64页 |
2.3.1 基于理论分析进行模型比较 | 第63-64页 |
2.3.2 基于数值模拟进行模型比较 | 第64页 |
2.4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2.4.1 实验数据源 | 第64-65页 |
2.4.2 数据拟合及统计分析 | 第65-66页 |
2.5 模型验证与参数分析 | 第66-71页 |
2.5.1 拟合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2.5.2 辐射损伤产额预测 | 第69-71页 |
2.6 高斯靶效应模型的应用 | 第71-76页 |
2.6.1 拟合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2.6.2 辐射损伤产额验证 | 第73-76页 |
2.7 小结 | 第76-77页 |
第3章 基于否定算子的推广靶效应模型及其应用 | 第77-101页 |
3.1 引言 | 第77页 |
3.2 理论模型及推导 | 第77-83页 |
3.2.1 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77-78页 |
3.2.2 数值模拟 | 第78-80页 |
3.2.3 实验数据及统计分析 | 第80页 |
3.2.4 拟合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80-83页 |
3.3 推广靶效应模型的应用 | 第83-99页 |
3.3.1 近似计算与数值模拟 | 第83-84页 |
3.3.2 实验数据及拟合分析 | 第84-90页 |
3.3.3 细胞修复度预测 | 第90-94页 |
3.3.4 细胞修复度验证 | 第94-95页 |
3.3.5 辐射敏感性预测 | 第95-98页 |
3.3.6 靶体积预测 | 第98-99页 |
3.4 小结 | 第99-101页 |
第4章 基于推广的靶效应模型评估太阳粒子事件下航天员的空间辐射风险 | 第101-116页 |
4.1 引言 | 第101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101-103页 |
4.2.1 实验数据源 | 第101-102页 |
4.2.2 数据拟合及统计分析 | 第102-10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5页 |
4.3.1 拟合结果分析 | 第103-107页 |
4.3.2 参数分析 | 第107-108页 |
4.3.3 平均相对生物学效应计算 | 第108-111页 |
4.3.4 剂量依赖的权重剂量计算 | 第111-113页 |
4.3.5 空间辐射风险评估 | 第113-115页 |
4.4 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5章 基于特征选择技术的空间环境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筛选 | 第116-137页 |
5.1 引言 | 第116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116-121页 |
5.2.1 数据源 | 第116-118页 |
5.2.2 算法流程 | 第118页 |
5.2.3 特征选择算法 | 第118-120页 |
5.2.4 基因功能和聚类分析 | 第120-121页 |
5.3 结果 | 第121-134页 |
5.3.1 共同差异表达基因 | 第121-122页 |
5.3.2 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 第122-127页 |
5.3.3 基因重要性排序 | 第127-129页 |
5.3.4 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 第129-134页 |
5.4 讨论 | 第134-135页 |
5.5 小结 | 第135-137页 |
结论 | 第137-139页 |
展望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5页 |
附录 | 第155-1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76-178页 |
致谢 | 第178-180页 |
作者简介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