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我国碳排放因素分析及对应碳经济政策的DSGE模拟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1.3 研究内容第14页
        1.1.4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2 研究创新第15-17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第17-45页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低碳理论第17-21页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7-19页
        2.1.2 低碳经济理论第19-21页
    2.2 碳排放理论综述第21-32页
        2.2.1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研究现状第21-26页
        2.2.2 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现状第26-27页
        2.2.3 碳排放责任分担理论第27-29页
        2.2.4 碳经济政策研究现状第29-32页
    2.3 碳排放量研究方法综述第32-43页
        2.3.1 指标分解分析法第32-34页
        2.3.2 投入产出法第34-39页
        2.3.3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第39-43页
    2.4 对既有文献的反思和本文的研究方向第43页
    2.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3 影响我国碳排放的能源因素分析第45-77页
    3.1 基于LMDI方法的工业用能与碳排放的关系分析第45-55页
        3.1.1 LMDI方法和数据来源第46-48页
        3.1.2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中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第48-52页
        3.1.3 中国的主要高耗能与高排放部门生产链第52-55页
    3.2 基于分解法和投入产出法的生活用能与碳排放的关系分析第55-67页
        3.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55-56页
        3.2.2 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基本状况第56-60页
        3.2.3 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城乡比较第60-62页
        3.2.4 我国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的投入产出测算分析第62-67页
    3.3 我国能源总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及国际对比第67-75页
        3.3.1 中国化石燃料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变化第67页
        3.3.2 人均累计化石燃料消费碳排放变化第67-69页
        3.3.3 能源消费造成碳排放的国际对比第69-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4 影响我国碳排放的进出口贸易因素分析第77-101页
    4.1 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路径第77-78页
    4.2 基于行业碳密集度的进出口贸易分析第78-83页
        4.2.1 按碳排放强度分类的行业分析第78-82页
        4.2.2 典型高能耗产品进出口贸易及其主要路径第82-83页
    4.3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的计算方法第83-88页
        4.3.1 投入产出模型第83-85页
        4.3.2 基于消费端排放责任认定原则的隐含碳计算模型第85-86页
        4.3.3 数据来源及处理结果第86-88页
    4.4 中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第88-96页
        4.4.1 全国隐含碳排放的结构第88-89页
        4.4.2 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第89-90页
        4.4.3 部门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第90-96页
    4.5 隐含碳转移的主要路径第96-99页
        4.5.1 国际产业分工的影响第96-97页
        4.5.2 以中国为中转站的两条进口再出口碳转移排放路径第97-99页
    4.6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5 技术冲击下碳经济政策对碳排放影响的DSGE模拟第101-131页
    5.1 经济增长约束下的碳经济政策选择第101-108页
        5.1.1 碳税政策的选择与发展第101-103页
        5.1.2 能源技术进步政策比较第103-108页
    5.2 DSGE模型选择第108-109页
    5.3 未征收碳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第109-112页
        5.3.1 理论模型第109-111页
        5.3.2 理论模型线性化求解第111-112页
    5.4 征收碳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理论模型第112-117页
        5.4.1 理论模型第112-115页
        5.4.2 理论模型线性化求解第115-117页
    5.5 模型的参数校准及估计第117-118页
    5.6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118-128页
        5.6.1 碳排放响应技术冲击第118-119页
        5.6.2 碳减排成本响应技术冲击第119-120页
        5.6.3 减排率响应技术冲击第120-121页
        5.6.4 产出响应技术冲击第121-123页
        5.6.5 消费响应技术冲击第123页
        5.6.6 投资响应技术冲击第123-125页
        5.6.7 资本响应技术冲击第125-126页
        5.6.8 劳动力就业响应技术冲击第126-128页
        5.6.9 产出、碳税及碳排放响应技术冲击第128页
    5.7 敏感性检验第128-129页
    5.8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31-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52页
附录A 京都议定书附件Ⅰ国家一览表第152-154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54-15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部数据中心数据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下一篇: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