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具有异质结结构或主导晶面的光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中文文摘第6-12页
绪论第12-26页
    0.1 引言第12页
    0.2 光催化简介第12-15页
        0.2.1 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的机理第12-14页
        0.2.2 光催化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0.3 半导体光催化剂能带的调节第15-19页
        0.3.1 半导体光催化剂价带(VB)的调节第16-17页
        0.3.2 半导体光催化剂导带(CB)的调节第17-18页
        0.3.3 同时调节半导体光催化剂的价带(VB)和导带(CB)第18-19页
    0.4 半导体异质结光催化剂的种类及特点第19-24页
        0.4.1 S-S型异质结第19-21页
        0.4.2 S-M型异质结第21-22页
        0.4.3 S-C型异质结第22-23页
        0.4.4 多元异质结第23-24页
    0.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4-26页
        0.5.1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0.5.2 创新点第25-26页
第一章 新型纳米复合材料ZnS/ZnWO_4的制备与表征第26-40页
    1.1 引言第26页
    1.2 实验部分第26-29页
        1.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6-27页
        1.2.2 纳米ZnWO_4的合成第27-28页
        1.2.3 ZnS/ZnWO_4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第28页
        1.2.4 ZnS的合成第28页
        1.2.5 光催化实验第28-29页
    1.3 结果与讨论第29-38页
        1.3.1 能量色散光谱第29-33页
        1.3.2 形貌分析第33页
        1.3.3 XRD图谱分析第33-34页
        1.3.4 紫外漫反射光谱分析第34-35页
        1.3.5 光催化活性第35-37页
        1.3.6 ZnS/ZnWO_4降解RhB的机理第37-38页
    1.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二章 带隙可调的新型异质结C_3N_4/Zn_(1-x)Cd_xS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第40-60页
    2.1 引言第40-41页
    2.2 实验部分第41-44页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1-42页
        2.2.2 g-C_3N_4的合成与制备第42页
        2.2.3 Zn_(1-x)Cd_xS(0≤x≤1)的合成与制备第42-43页
        2.2.4 异质结C_3N_4/Zn_(1-x)Cd_xS(0≤x≤1)的合成与制备第43页
        2.2.5 光催化实验第43页
        2.2.6 电化学分析实验第43-4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4-58页
        2.3.1 XRD图谱分析第44-47页
        2.3.2 形貌分析第47页
        2.3.3 光催化活性分析第47-51页
        2.3.4 重复试验第51-52页
        2.3.5 比表面积(BET)分析第52页
        2.3.6 紫外漫反射谱图分析第52-53页
        2.3.7 带隙与能带位置的研究第53-56页
        2.3.8 光电流分析第56页
        2.3.9 活性物种的探讨第56-58页
        2.3.10 异质结0.1 C_3N_4/Zn_(0.8)Cd_(0.2)S光降解RhB的机理探讨第58页
    2.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p-n型异质结CdWO_4/BiOBr的制备与表征第60-74页
    3.1 引言第60-61页
    3.2 实验内容第61-63页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61-62页
        3.2.2 CdWO_4的制备第62页
        3.2.3 CdWO_4/BiOBr的制备第62-63页
        3.2.4 BiOBr的制备第63页
        3.2.5 光催化实验第6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3-73页
        3.3.1 形貌分析第63-65页
        3.3.2 能量色散光谱分析第65页
        3.3.3 XRD谱图分析第65-67页
        3.3.4 紫外漫反射光谱分析第67-68页
        3.3.5 光催化活性分析第68-69页
        3.3.6 活性物种的探讨第69-71页
        3.3.7 异质结15% CdWO_4/BiOBr光催化降解RhB的机理探讨第71-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合成温度对Ag_3PO_4的形貌以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74-90页
    4.1 引言第74-75页
    4.2 实验部分第75-77页
        4.2.1 实验试剂第75-76页
        4.2.2 Ag_3PO_4的制备第76页
        4.2.3 光催化实验第76页
        4.2.4 电化学分析实验第76-7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7-89页
        4.3.1 扫描电镜谱图分析第77页
        4.3.2 XRD谱图分析第77-79页
        4.3.3 XPS能谱分析第79-81页
        4.3.4 紫外漫反射谱图分析第81-83页
        4.3.5 光催化活性分析第83-85页
        4.3.6 电化学分析第85页
        4.3.7 光化学稳定性实验第85-87页
        4.3.8 活性物种的探讨第87页
        4.3.9 Ag_3PO_4样品降解RhB的机理探讨第87-89页
    4.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结论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1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10-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个人简历第114-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氧化硅的合成及用于修饰电极检测酚类物质
下一篇:油茶加工剩余物的改性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