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致密油层综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依据第10-12页
    1.2 致密油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致密油定义第12页
        1.2.2 致密油勘探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致密油理论研究与生产工艺的创新第14-15页
        1.2.4 致密油勘探开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 主要工作量第17页
    1.6 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8-31页
    2.1 构造特征第18-20页
    2.2 地层划分依据第20-24页
    2.3 地层划分原则第24页
    2.4 小层划分与对比第24-29页
    2.5 目的层顶面构造特征第29-31页
第三章 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研究第31-51页
    3.1 沉积盆地演化第31-32页
    3.2 沉积背景第32页
    3.3 物源分析第32-36页
        3.3.1 盆地周缘的古陆特征第32页
        3.3.2 古水流方向与物源分析第32-33页
        3.3.3 碎屑成分与物源分析第33-36页
    3.4 主要相标志第36-41页
        3.4.1 颜色与岩性标志第36页
        3.4.2 粒度特征第36-38页
        3.4.3 沉积构造特征第38-40页
        3.4.4 古生物标志第40-41页
        3.4.5 自生矿物第41页
        3.4.6 测井相标志第41页
    3.5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第41-42页
    3.6 单井相分析及砂体剖面序列第42-47页
        3.6.1 单井相分析第42-43页
        3.6.2 沉积相剖面第43-47页
    3.7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第47-48页
    3.8 骨架砂体展布特征第48-51页
第四章 储层特征及评价第51-94页
    4.1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51-54页
        4.1.1 砂岩碎屑组分第51页
        4.1.2 砂岩填隙物组分第51-52页
        4.1.3 岩石结构特征第52-54页
    4.2 储层物性特征第54-58页
        4.2.1 储层孔隙类型第54-57页
        4.2.2 储层孔渗特征第57-58页
    4.3 长8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第58-62页
        4.3.1 层内非均质性第58-61页
        4.3.2 层间非均质性第61-62页
    4.4 储层“四性”关系第62-66页
        4.4.1 岩性与电性关系第62-63页
        4.4.2 物性与电性关系第63-64页
        4.4.3 含油性与电性关系第64-65页
        4.4.4 油层测井解释下限第65-66页
    4.5 储层微观特征及致密化过程第66-89页
        4.5.1 孔隙结构特征第66-76页
        4.5.2 储层成岩作用及致密化机理第76-84页
        4.5.3 储层石油微观充注状态第84-87页
        4.5.4 致密储层成岩演化与主生烃期的配置关系第87-89页
    4.6 储层分类及评价第89-94页
第五章 烃源岩评价与油源对比第94-109页
    5.1 烃源岩分布特征第94-96页
    5.2 烃源岩评价第96-104页
        5.2.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第96-98页
        5.2.2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第98-100页
        5.2.3 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第100-102页
        5.2.4 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第102-104页
    5.3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第104-106页
        5.3.1 原油族组成特征第104-105页
        5.3.2 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第105-106页
    5.4 油源对比第106-109页
        5.4.1 原油族组分对比第106-107页
        5.4.2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第107-108页
        5.4.3 油源对比结论第108-109页
第六章 致密油分布特征及“甜点区”评价第109-119页
    6.1 油水物理性质第109-113页
    6.2 地层温压特征第113-114页
    6.3 致密油分布特征第114页
    6.4 致密油“甜点区”评价第114-119页
        6.4.1 “甜点区”评价原则第114-115页
        6.4.2 “甜点区”分类标准第115-116页
        6.4.3 长8~2“甜点区”评价第116-117页
        6.4.4 长8~1甜点区评价第117-119页
结论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作者简介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北克拉通南缘鲁山太华群变质地体的Pb同位素组成与地壳演化
下一篇:新型羧基卟啉和卟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以及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