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戒毒的发展历程 | 第7页 |
二、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戒毒的具体实践及问题现状 | 第7-8页 |
三、笔者的实习经历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政策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第一节 我国关于社区戒毒研究的基本情况 | 第12-14页 |
一、我国社区戒毒研究的分布 | 第12-13页 |
二、我国社区戒毒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我国关于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戒毒的研究 | 第14-17页 |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戒毒的模式研究 | 第14页 |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戒毒的方法及其有效性研究 | 第14-15页 |
三、关于戒毒社会工作者的研究 | 第15-17页 |
第三节 关于抗逆力的研究 | 第17-22页 |
一、抗逆力研究的缘起及发展过程 | 第17-18页 |
二、抗逆力的概念及内涵 | 第18-22页 |
第四节 关于社会工作者职业适应与认同的研究 | 第22-24页 |
一、职业适应与认同的概念界定及内涵 | 第22-23页 |
二、关于社工职业适应与认同的研究概述 | 第23-24页 |
第五节 文献综述总结 | 第24-26页 |
一、实践先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 第24-25页 |
二、缺乏“社工为本”的研究 | 第25页 |
三、现有研究忽视了戒毒社工抗逆力的研究 | 第25页 |
四、关于戒毒社工职业适应与认同的研究不足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26-30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一、研究方法及选取该方法的原因 | 第26页 |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6-27页 |
三、资料收集方法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8-3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研究发现 | 第30-54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30-35页 |
一、X机构戒毒项目的基本介绍 | 第30-32页 |
二、被访社工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32-35页 |
第二节 抗逆力视角下戒毒社工职业适应与认同过程 | 第35-51页 |
一、职业初期:职业适应 | 第35-39页 |
二、职业中期:震荡与发展 | 第39-47页 |
三、职业后期:稳定与认同 | 第47-50页 |
四、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戒毒社工抗逆力水平测量结果 | 第51-54页 |
一、戒毒社工乐观性测量 | 第51-52页 |
二、戒毒社工力量性测量 | 第52页 |
三、戒毒社工坚韧性测量结果 | 第52-53页 |
四、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9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二节 讨论与建议 | 第55-59页 |
一、戒毒社工抗逆力培养与发展的模型 | 第55-56页 |
二、抗逆力视角下促进戒毒社工职业适应与认同的对策与建议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第64-65页 |
附录二:CD—RISC量表 | 第65-66页 |
附录三:服务开展过程中各类情况指引(部分)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