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陶艺肌理语言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7-11页 |
1.1 选题缘由和依据 | 第7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8-9页 |
1.4 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2 相关概念概述 | 第11-18页 |
2.1 陶艺相关概述 | 第11-12页 |
2.1.1 陶艺的起源 | 第11-12页 |
2.1.2 当代陶艺的界定 | 第12页 |
2.2 关于陶艺肌理 | 第12-16页 |
2.2.1 陶艺肌理的定义 | 第12-14页 |
2.2.2 陶艺肌理的类型 | 第14页 |
2.2.3 陶艺肌理形成与发展 | 第14-15页 |
2.2.4 陶艺肌理的美感 | 第15-16页 |
2.3 当代陶艺与肌理语言的含义 | 第16-18页 |
2.3.1 当代陶艺的内涵特征 | 第16-17页 |
2.3.2 当代陶艺肌理语言的含义 | 第17-18页 |
3 肌理语言在当代陶艺中的应用体现 | 第18-35页 |
3.1 具象模拟肌理形态的艺术表现 | 第18-24页 |
3.1.1 釉面肌理的模拟写实美 | 第18-22页 |
3.1.2 泥面肌理的模拟写实美 | 第22-24页 |
3.2 抽象肌理形态的写意美 | 第24-27页 |
3.2.1 釉料的斑驳多彩 | 第24-26页 |
3.2.2 泥料的朴实无华 | 第26-27页 |
3.3 几何肌理形态的艺术表现 | 第27-32页 |
3.3.1 点状肌理形态的表现 | 第27-29页 |
3.3.2 线状肌理形态的表现 | 第29-31页 |
3.3.3 面状肌理形态的表现 | 第31页 |
3.3.4 点、线、面肌理形态的表现 | 第31-32页 |
3.4 陶艺肌理的构成方式 | 第32-35页 |
4 不同陶瓷制作工艺技术的促进 | 第35-39页 |
4.1 成型工艺的助力 | 第35-36页 |
4.1.1“机械成型法”带来的理性美 | 第35-36页 |
4.1.2“徒手成型法”带来的感性美 | 第36页 |
4.2 装饰工艺的运用 | 第36-37页 |
4.3 窑火工艺的丰富 | 第37-39页 |
5 不同肌理形态的情感感受 | 第39-44页 |
5.1 陶艺不同肌理形态的心理情感 | 第39-41页 |
5.1.1 点形态肌理的心理情感 | 第39-40页 |
5.1.2 线形态肌理的心理情感 | 第40页 |
5.1.3 面形态肌理的心理情感 | 第40-41页 |
5.1.4 点、线、面组合肌理形态的心理情感 | 第41页 |
5.2 陶艺不同色彩肌理的心理情感 | 第41-42页 |
5.3 陶艺不同质感肌理的心理情感 | 第42页 |
5.4 陶艺不同光泽肌理的心理情感 | 第42-44页 |
6 结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