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土地整理与土地整理项目 | 第20页 |
2.1.2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2页 |
2.2.3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 第22-23页 |
3 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23-29页 |
3.1 利益相关者界定 | 第23-27页 |
3.1.1 界定原则 | 第23-24页 |
3.1.2 利益相关者的范围 | 第24-25页 |
3.1.3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确定 | 第25-27页 |
3.2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分析 | 第27-29页 |
3.2.1 项目决策阶段核心利益相关者诉求分析 | 第27页 |
3.2.2 项目建设阶段核心利益相关者诉求分析 | 第27-28页 |
3.2.3 项目运行阶段核心利益相关者诉求分析 | 第28-29页 |
4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9页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9-30页 |
4.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4页 |
4.2.1 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30-32页 |
4.2.2 评价指标的含义 | 第32-34页 |
4.3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4-39页 |
4.3.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34-35页 |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5-36页 |
4.3.3 物元可拓分析方法 | 第36-39页 |
5 实证研究 | 第39-50页 |
5.1 项目区概况 | 第39-40页 |
5.2 项目区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41页 |
5.2.1 数据来源 | 第40页 |
5.2.2 权重的确定 | 第40-41页 |
5.3 评价等级的划分 | 第41-42页 |
5.3.1 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 | 第41页 |
5.3.2 划分评价等级 | 第41-42页 |
5.4 项目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评价 | 第42-50页 |
5.4.1 物元评价过程 | 第42-46页 |
5.4.2 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0-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1-54页 |
6.2.1 优化土地整理项目的多元化目标 | 第51-52页 |
6.2.2 加强农业灌溉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 第52页 |
6.2.3 健全土地整理项目农户参与机制 | 第52页 |
6.2.4 健全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机制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