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土地产权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土地供需理论 | 第23-24页 |
3 研究区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3.1 流转规模适中但各宗地之间差别较大 | 第24-25页 |
3.2 流转用途以商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 | 第25-26页 |
3.3 流转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 第26页 |
3.4 流转价格以协商价和政府指导价为基准 | 第26-27页 |
3.5 流转收益分配由村民集体自主协商 | 第27页 |
3.6 村委会行为对流转行为有重要影响 | 第27-28页 |
4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及村委会行为分析 | 第28-34页 |
4.1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28-29页 |
4.1.1 村委会与农户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8-29页 |
4.1.2 村委会与用地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9页 |
4.2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村委会行为分析 | 第29-33页 |
4.2.1 流转前村委会的双向代理行为分析 | 第31-32页 |
4.2.2 流转中村委会的双向代理行为分析 | 第32页 |
4.2.3 流转后村委会的双向代理行为分析 | 第32-33页 |
4.3 村委会行为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 | 第33-34页 |
4.3.1 村委会利己行为导致委托人利益受损 | 第33页 |
4.3.2 村委会行为决策选择存在不确定性 | 第33-34页 |
4.3.3 村委会双向代理行为面临诸多风险 | 第34页 |
5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村委会双向代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0页 |
5.1 驱动因素分析 | 第35-38页 |
5.1.1 集体土地制度创新空间巨大 | 第35-36页 |
5.1.2 各市场交易主体的共同选择 | 第36-37页 |
5.1.3 村委会行为受自身利益驱动 | 第37-38页 |
5.2 阻碍因素分析 | 第38-40页 |
5.2.1 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的束缚 | 第38页 |
5.2.2 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发展滞后 | 第38-39页 |
5.2.3 村委会行为受主观因素制约 | 第39-40页 |
6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完善村委会双向代理行为的对策建议 | 第40-44页 |
6.1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以明确农户委托人身份 | 第40-41页 |
6.2 引入代理市场竞争机制和集体土地价格评估机制 | 第41页 |
6.3 优化规范村委会双向代理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41-44页 |
6.3.1 优化规范村委会双向代理行为的激励机制 | 第42-43页 |
6.3.2 优化规范村委会双向代理行为的约束机制 | 第43-44页 |
7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