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概述 | 第9-13页 |
1.1.1 背景分析 | 第9-10页 |
1.1.2 文献综述 | 第10页 |
1.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架构 | 第10-11页 |
1.1.4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1-13页 |
第2章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金融介绍 | 第13-18页 |
2.1 互联网信息技术介绍 | 第13页 |
2.2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特点 | 第13-14页 |
2.2.1 打破了金融专业化壁垒 | 第13页 |
2.2.2 金融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 | 第13-14页 |
2.2.3 金融产品与服务出现了聚合衍生效应 | 第14页 |
2.2.4 经济上产生了成本趋零的效果 | 第14页 |
2.3 信息技术运用于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作用和意义 | 第14-18页 |
2.3.1 促进金融脱媒,助力我国金融结构完善 | 第14-15页 |
2.3.2 推动企业数字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 第15页 |
2.3.3 节省开支,降低成本 | 第15-16页 |
2.3.4 实现跨时空的金融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 第16-18页 |
第3章 互联网金融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第18-23页 |
3.1 信息技术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技术支撑 | 第18页 |
3.2 庞大的用户数确保了互联网金融用户群体稳定 | 第18-19页 |
3.3 用户对互联网金融旺盛的需求促进了互联网金融持续成长 | 第19-20页 |
3.4 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是促进互联网与金融融合的源动力 | 第20页 |
3.5 政策导向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 第20-23页 |
第4章 互联网金融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现状 | 第23-29页 |
4.1 支付平台与生态圈繁荣 | 第23-24页 |
4.2 电子商务圈扩张 | 第24-25页 |
4.3 投资、融资渠道增加 | 第25-26页 |
4.4 社交化金融模式发展 | 第26页 |
4.5 小结 | 第26-29页 |
4.5.1 互联网信息技术保障互联网金融活动的服务品质与信息安全 | 第27页 |
4.5.2 互联网信息技术助力打通金融多个环节促进金融活动开展 | 第27-29页 |
第5章 互联网金融融合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5.1 监管难度较大,法律法规滞后 | 第29页 |
5.2 信息安全存在问题 | 第29-31页 |
5.3 行业信用风险问题 | 第31页 |
5.4 企业组织架构与管理流程需要完善 | 第31-32页 |
5.5 信息系统架构有待提升 | 第32-34页 |
第6章 互联网金融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 第34-43页 |
6.1 企业数字化转型,完善与互联网的对接 | 第34页 |
6.2 系统架构优化,确保金融活动的顺利开展 | 第34-36页 |
6.3 社会化分享传播模式,实现金融信息的快速传播 | 第36-37页 |
6.4 以用户为中心设计金融产品与服务 | 第37页 |
6.5 向移动端迁移,实现金融产品与服务不受时空限制 | 第37-38页 |
6.6 采用大数据技术实施海量数据存储与分析,做好运营支撑 | 第38-39页 |
6.7 实施迭代与灰度发布,实现金融产品与服务快速创新 | 第39-40页 |
6.8 系统对接标准化,促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快速扩展 | 第40-41页 |
6.9 运用认知技术提供智能金融服务 | 第41-4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