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经济学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第18-19页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理论第19-38页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第19-25页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第19-21页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第21-25页
    2.2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第25-29页
        2.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第26-27页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第27-29页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相关理论第29-38页
        2.3.1 公共产品理论第29-30页
        2.3.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原则第30-34页
        2.3.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方法第34-38页
第三章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第38-46页
    3.1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第38-41页
        3.1.1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类别第38-39页
        3.1.2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第39-40页
        3.1.3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特征第40-41页
    3.2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问题第41-46页
        3.2.1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第42-43页
        3.2.2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问题第43-46页
第四章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分析第46-54页
    4.1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第46-47页
        4.1.1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第46页
        4.1.2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分析第46-47页
    4.2 成本——收益分析法第47-51页
        4.2.1 成本——收益分析法概念第47-48页
        4.2.2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本——收益分析第48-51页
    4.3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分析——基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第51-53页
        4.3.1 效用论第51-52页
        4.3.2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策与建议第54-61页
    5.1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策第54-57页
    5.2 铜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建议第57-61页
        5.2.1 政府有效引导第57-58页
        5.2.2 社会自觉参与第58-60页
        5.2.3 市场有序运作第60-6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61-62页
    6.2 未来研究展望第62-63页
附录:铜陵部分“非遗”名录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后记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宜兴紫砂壶工艺品交易机制研究
下一篇:主题公园营销模式分析